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3.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不断攀升,父母的角色发生了某些变化,父母本应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现在却更像一个关注孩子学习的教师。大多数父母的职业与教孩子学习学校的课本知识无关,所以他们大都是勉为其难地做着这项工作,而把自己应当做也擅长做的工作丢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做的是与“人”有关的工作。本期杂志在这方面聚焦了几个视点。视点一: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让孩子做个好人。做个“好人”听起来有些空泛,但是《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家训中的“仁爱”教化》一文介绍的郑板桥的做法却不是那么玄。他指出,对孩子教育的核心是养…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只有一个童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是学校和父母最关注的问题。每个孩子就是一朵花,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花的品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花的生长状态,只要有父母和老师的辛勤浇灌,相信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应该给他们一个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致力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快乐小猴子班"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3,(21):127-127
关于青少年的素质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我总觉得现在学生的生活从童年起就太单调了。80年代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三五个孩子,父母收入不多,但孩子们都健康地生活、成长着;而现在家家都一个子女,父母收入多了,而且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反倒什么怪毛病都来了。我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丰富多彩,尽管那种早期教育是“杂烩”式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伺让学生在学习的大舞台上扮演真正的“主角”,真实地展现充满个性的自我,从而在德行上自主构建、自主发展,已成为衡量品德课教学是否有实效的重要标志。一、擦亮孩子的双眼,让他们用心去捕捉真实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他们的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如现在孩子的父母的呵护下,拥有幸福的童年,把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怀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往往察觉不到父母真挚的疼爱。有位教师在执教《父母的疼爱》这一课时,安排学生讲述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有一个喜欢说“不”的叛逆时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事事都喜欢自己做主,其实有时候他们和父母对着干,只是在尝试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这时,聪明的妈妈就需要通过语言和行动让宝宝了解,哪些事情是坚决不可以做的,让宝宝明确他的自主边界,这也是宝宝学习社会规则的第一课哦。  相似文献   

9.
刘同娟 《家长》2022,(22):25-26
<正>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表现,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每到九月份,幼儿园门口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甚至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上幼儿园”成了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大战。新入园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严重的“入园焦虑”,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与妈妈较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出现不适应,因此导致焦虑不安、哭闹的表现。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享受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0.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1.
高尚 《家长》2022,(34):27-28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的建立能够帮助幼儿快速地融入集体,适应集体生活,引导幼儿的行为规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童年阶段是孩子最幸福快乐的时期,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在好奇心的引领下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万事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那样的新鲜有趣。孩子的幸福是家长最大的快乐,越来越多的家长表示,愿意在学前教育阶段让孩子自由成长,享受快乐童年,因此不给孩子设置太多的限制与约束。然而,“自由童年”不等于“为所欲为”。幼儿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形成,因此会在行为处事上“随心所欲”。作为家长,过度地放纵会演变成溺爱,而溺爱会给孩子今后成长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孩子刚上小学,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出现了“不合群”乃至于“被排挤”的情况。根据教学经验与社会调查,我发现“被排挤”的孩子往往存在着规则意识淡薄的情况。因此,在学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孩子的生活与成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新能力给开发出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杰出青年童年时期的调查发现,其中89.19%的人童年时期做过学生干部。这一数据告诉我们曾经做过学生干部的人成才率较高。还有就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都非常高,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锻炼,三番五次找到我,纷纷申请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因此,我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班内实行“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一、积极竞选,树立自信:我准备…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成长历程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做父母的要是能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成长记录,等孩子慢慢长大,随手翻阅这些档案,就会唤醒他们儿时的记忆,重拾童年五彩的梦。足迹一:孩子的第一次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次总让父母难忘,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还是有许多宝贵的第一次的。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入成长档案,非常有意义哦。如,孩子第一次独立分床睡了,就及时和孩子一起把这有意义的举动记录在卡片上,包括日期和孩子的一句话感想。也不要忘了在下面加一句鼓励的话:如,儿子,你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你真棒!还可以记录孩子第一次得100分、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而承担父母离异严重后果的却主要是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中,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往往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脾气比较暴躁,自卑感较为严重等。为了抚平他们那颗因父母离异而受到创伤的心灵,让他们也跟别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幼儿园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一份爱。当这些“父母离导”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成为集体的一员时,就应该得到我们老师的挚爱,让他们能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间最伟大的爱,从而产生良好的积极情绪。小亮小朋友刚到我们班时,沉默寡言,很少与老师或小朋友交谈,对集体活动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似乎并不太在意。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启迪和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指引和督促着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孩子的一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也就是说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胜任的,父母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观看儿童节文艺汇演时,深情地说:“童心是纯真的、无忧无虑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是的,整个社会尤其是小学教育都有责任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欢乐与幸福,让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校必须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学校教育。目前的现实是,多数孩子只有适合学校教育的无奈,却没有要求学校教育适合他们需求的权利。面对并不适应他们的教育模式,小学生们很难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谈不上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因为,他们要做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参加无休止的补习班,很多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亿左右,加上孩子的年轻父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群体。我们这代年轻父母为培育优秀儿女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不少人期望值过高、要求过急,以至有的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弄成了“逼子成龙”、“压女成凤”,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第一难是做人,做人第一难是教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家庭有一本难念的经。”“一个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何让孩子们从现今沉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的“过度紧张”状态下解脱出来,还他们童年的“快乐世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从家庭到社会,谈起我们的孩子,人们都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孩子,苦哇! 这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各种名目的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孩子却依然在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堆里、习题集中度过他们永不再来的童年。人生的全部要义就是追求“幸福”。童年、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生活是如此的痛苦而无奈,那么人一生的幸福就要打个析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