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几年,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家都很关注,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好的理论和建议,一些中小学也创造了适应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模式。但我们同时感觉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就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来说,起码有三种状况需要改进和突破:一是教育者凭着良好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简单说教;二是凭借某些部门  相似文献   

2.
感受—道德体验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 之一:我曾访问过幼儿教育界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上海市长宁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赵赫。她谈到自己成长过程时,深情地讲到:她从教40多年,体验最深的一点是:“要做孩子可亲可敬的老师,先要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她说这体会来自她小时候的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校在学校管理中多方探索德育,积极实践德育,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校的德育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刘惊铎 《今日教育》2004,(10):10-12
长期深入德育理论领域和德育实践一线,我们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政策保障。但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量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理论建设的进步和德育实践模式的改变,需要扎扎实实和细致地做工作,而不能像洪水浇灌麦苗一样。我谨以对道德体验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来回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讨论。  相似文献   

5.
崔峰 《中学生英语》2013,(12):65-65
本文结合当前的英语教学从若干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情感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及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哪些方面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其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这一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得到了证明。《晋书·乐志》有云: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们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美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审美活动和获得美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10.
信念,不光光是指一个人知道些什么,信念首先是指人们怎样把所知道的知识变为行动。美国教育理论家杜威曾经指出:“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的确,只有建构起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这些知识深深地烙印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个人的观点,能激发出深沉的情感,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在他的活动方式、行为举止以及待人待己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时,才能称之为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时说,“个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说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内心体验,它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能够决定人对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富有情感,且情感往往胜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主体道德素质已经被提上了教改日程。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滋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生品德评价关系学校德育的导向和操作,是德育研究的核心部分。做好品德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渗透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学生品德评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和内容,并构建了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生品德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起点,在孩子成长的轨迹中有许多亮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引导、培养,既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寓教育于生活之中,保证儿童心理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文平 《中国德育》2004,(5):30-30,42
学校德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现行为。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自身道德行为“失范”,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逆现象。教师的这种有悖于道德规范甚至非法的言行,削弱了道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和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育者十分注重道德评价,强调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正确评价来激发学生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深化,同时抑制不良品德的滋生和蔓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评价的外在激励作用,但我们应思考的问题是,当前的品德评价能正确衡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吗?这种评价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真正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是什么?一一直以来,教育者非常重视道德评价,认为评价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克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当前,品德量化成了德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个时尚。通过评价,尤其是量化评价,一…  相似文献   

18.
高校邓小平理论教育应发挥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以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祖国的光明前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的真正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教师要通过创设教育情景,拨动情感之弦,在模拟生活场景中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来促进学生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