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性恋在中国的存在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从法学的角度对同性婚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世界部分国家已经把同性恋乃至同性婚姻都合法化的今天,中国也有必要对此进行关注。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厦学术界研究现状后,提出未来中国对同性婚恋的立法不仅有法理上的要求,也有实践中的困惑,以期引起大家对同性婚恋的法学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健 《培训与研究》2010,(10):84-86,113
同性恋或许是天生的,然而婚姻制度却是人为设计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在中国呈现之后,当下并不存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环境。同性恋者所面对的似乎远远不是立法上的作为,而是较之于法律之外更大更严酷的传统观念、制度设计和同性恋群体的自我屈从。  相似文献   

3.
陈婷 《华章》2012,(28)
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与科技发展,同性恋不再是负面社会现象.深入驳斥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宗教、道德、健康、自由程度与引诱非同性恋者等诸多因素,强调承认同性婚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的价值、维护社会发展、消除社会歧视与顺应国际立法趋势的要求,提出我国保障同性婚姻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婚恋行为.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同性恋现象,这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认真关切.本文概括了我国同性恋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国外同性婚姻的立法,并适度分析了我国同性婚姻立法的法理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同性婚姻立法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26日美国的最高法院宣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美国也成为全球第21个全境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同性恋,争取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等。然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她们沉默地存在主流话语之外,甚至可以说是边缘性少数群体,与男同性恋缔结婚姻而衍生出来的群体——同妻,即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配偶。  相似文献   

6.
同性伴侣制度通过设立新的法律关系,从而调和社会对同性婚姻的反对和同性恋者要求合法婚姻之间的矛盾.在对待同性恋及其同性婚姻的问题上,我国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且我国同性恋数量庞大,基于对不稳定的同性关系会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考虑,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已需正视同性恋问题.在不对现行《婚姻法》做大的修改的前提下,通过出台关于民事伴侣的司法解释或者行政法规的方式,首先对同性伴侣的法律关系加以确立且对权利义务做列举式的规定,不失为一良策.  相似文献   

7.
传统伦理观对中西历史上同性恋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现象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它都普遍存在。古希腊人甚至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同性恋现象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具有"原罪",人性本恶,因此同性恋者在欧洲中世纪受到了残酷的对待。中国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同性恋者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受到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肉体上的摧残,但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批判。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同性恋者生存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要正视同性性取向,给这一弱势群体以关爱。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4):60-64
同性恋现象在中国自古而有。明清时期,受性别倒错的审美追求和时代异端的婚恋模式的影响,同性恋行为盛行,明清小说中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描写也颇丰。明清时期首次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刑事立法条例;同性恋的法律条例萌芽于明朝,在清朝得到发展。中国对同性婚恋立法依然处于相对漠视的阶段,对明清时期同性恋法律条例的梳理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同性恋立法。  相似文献   

9.
陈波 《中国德育》2008,(4):73-75
同性恋(homosexuality)现象在我国早已存在,目前对这一名词的权威定义是《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同性恋者是一个有着显著的、持久的、唯一的受同性所吸引,对同性有性渴望和性反应,寻求同性性活动并从中得到性满足的人。”同性恋者根据其心理角色的不同,分为主动方或甲方(扮演男性角色)和被动方或乙方(扮演女性角色)两种,男同性恋又称“同志”(gay)或“飘飘”,女同性恋称“拉拉”(1esbian);病理学通常根据同性恋表现程度的不同,把同性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根据有无实质性同性性行为划分,又分为实质性的同性恋和有同性心理倾向但无同性行为的同性恋。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男风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白话同性恋小说。中国古代同性恋本是一种歪曲的性取向,加之晚明社会纵欲风气影响,同性恋小说与性欲关系非同一般。但仔细斟酌,小说中不但有"情"存在,而且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情。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30日,美国苹果公司现任CEO蒂姆·库克宣布"出柜",使得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更加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对同性恋问题的传统认识和分析入手,指出同性恋不仅仅是性取向、个人和人权问题,也是性行为、社会和伦理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库克"出柜"带来的思考和隐忧。指出在当前社会,在认可和尊重同性恋的前提下,仍然要加强对大学生性伦理道德的正确导向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标准,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树立安全意识,遵守性伦理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在学术界.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但同性婚姻合法化会带来很多弊端,鉴于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现实中尊重选择以及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  相似文献   

13.
同性婚姻是指性别相同的两个自然人结为“夫妻”,享有与异性婚姻平等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结婚权和配偶权方面。社会对于同性婚姻主要持两种态度,反对的一方主要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婚姻的本质角度进行论述,支持者则从平等权和自由选择权方面进行论证。随着世界上同性恋争权运动的发展,西方部分国家已经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随着我国国内近几年同性恋争取平等权利积极性不断高涨,我国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第一部分对同性恋和同性婚姻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对待同性婚姻的态度,分别从法律规定、学者、社会公众三方面进行阐述,之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评析;第三部分论述西方国家对同性婚姻的立法保护现状;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语,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同性恋这一非主流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其存在长期受到主流社会的包容。同性相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它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是社会、政治、民俗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电影史上第一部同性恋电影的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同性爱情为主题的电影逐渐走上了主流化的道路.而且成为带有大众话题性质的热门片种。中国电影界也开始了对同性恋现象的思考与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同性恋电影触摸中西文化异同的一角。本文力求通过此题材发现其背后不同选择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系对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同性(与自己性取向相同、与自己性取向不同)产生恋慕、爱情或性冲动、性行为的性取向或指向。有素质性同性恋、兼性同性恋、假性同性恋之分[1]。同性恋的成因迄今不明朗。本文对3例处于早期、模糊和不自觉的假性同性恋者采取联想放松、条件程序疗法等综合措施施行心理干预,跟踪随访一年,性取向意向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同性恋者作为人的组成部分,其合法权利应当得到保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接受信息能力的提高,对于各种新生事物包容力的增强,同性恋这一伴随着人类发展而又被人们讳莫如深的问题,渐渐重新引起学界的重视。同性恋者权利保护的核心方面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于解决同性伴侣之间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义务关系。笔者认为,我国法律应迎合世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浪潮,通过借鉴各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主动制定关于同性婚姻关系的法律,也就是说,必须将同性婚姻制度纳入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建设中,使法律适用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再陷入无法可依的法律适用上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各高校校园中都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敏感、自卑,害怕被嘲笑,只因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性取向。高校大学生的同性恋群体虽占总人数比例小但却应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的外部压力,也面临着不能暴露真实性取向的内在心理压力。于是,各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当代高校存在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状况、强化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性及寻找有效途径以加强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三个方面出发,浅谈高校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男性同性恋者调查,研究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观影响有限;婚姻对男性同性恋群体的影响不足;男性同性恋群体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  相似文献   

20.
同性恋这一边缘题材,在当下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笔者无意于考察其是否道德,是否合乎伦理,只是意欲探究这一少数族群在权利管制下所受性的压抑,并以《躁动的阴阳河》为模板,对边缘人追寻同性之爱自由的可能性做以理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