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经济中,金融体系对资源配置而言至关重要。在金融发展理论中,根据银行和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将金融体系划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通过对不同国家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功能差异。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应当构建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金融体系,但在经济转型时期仍应坚持以银行为主导,即发挥银行在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步取消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股份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无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都存在缺陷.金融体系建设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相互推动演变的动态过程.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处在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中间阶段,应该以完善资本市场和实现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转型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不同金融体系结构有着不同的信息功能。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资产定价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信息披露的程度和内容,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由于银行对企业具有代理监督功能,在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关公司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我国现阶段仍应维持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金融市场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按融资结构的不同通常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另一种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融资结构不同,是因为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中,微观个体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因此在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所作出的融资决策不同。金融中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代替法律体系,在脆弱的法律体系中,银行等金融中介会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模式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其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功能在逐步弱化的同时,其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的功能却在逐渐强化.社会转型期,行政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叠加,使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不仅具有复合性的特征,而且在城市内部也存在二元结构的特点.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必须实施制度创新,保障城乡制度安排的公正性,实施城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居于主导地位,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在微观金融领域,为资金短缺方劲儿资金盈余方搭建了资金传输的桥梁,提升了资金配置功能,提供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商业银行在宏观金融领域发挥着信用创造功能,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调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主要任务,以及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针对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Patrick提出的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金融体系理论,详尽归纳了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两种路径机制:市场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概括了金融产业集群形成需要具备的6个基本要素,指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和发展金融产业集群的努力方向,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以政府主导模式下的供给引导为主要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现有金融集聚理论为基础,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视角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的渐进式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二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体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即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特征;金融集聚的渐进式过程;金融集聚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金融集聚又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且以国际资本和国际惯例为导向.由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集聚的未来演进趋势将向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集聚过程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集聚的形成将更多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区域金融发展竞争加剧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9.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减碳承诺。"双碳"愿景的达成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需要金融支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高耗企业的低碳转型。然而,我国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主导的绿色金融体系还在起步,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应借鉴美英两国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系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金融风险将会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为金融安全的“杀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金融企业健康经营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可靠的基础.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内审制度现存的问题,探讨强化金融行业内部审计、防范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现代公司中实行的是委托一代理机制.因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的金融体系中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一般采取内部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控制权市场的方法解决:而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则实行内部的代理投票制度、内部晋升制度和提供贷款形成公司的外部财务约束解决冲突。文章分析了不同融资模式下公司治理结构不同的解决机制后,结合中国现阶段公司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英、法、德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三种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具特色.经济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市场力量来规范,政治主导型培训主要由政府控制.社会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双元"控制.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对应了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是政府、金融界和社会公众在华尔街金融海啸之后,对美国金融体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该法案旨在强化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等的监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立法过程,是在金融体系安全稳定与市场效率之间的艰难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4,(2):75-77
首先从金融中介机构的特点及其地位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信息造假、内幕交易。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法律层面的原因,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信息披露义务的监管、严格金融中介机构民事法律责任以及引入国家奖励、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制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系统与生俱来的,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过经验证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尤为脆弱.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的产生根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的金融脆弱性问题根源于经济整体结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以及虚拟经济自身结构(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的失衡,而且发展中国家金融脆弱性导致的危机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最后,本文提出了增进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在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功能来实现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功能的内涵也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不断丰富,起初只有金融基础功能,后来发展出金融的主导功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融全球化加深和扩大了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本文通过介绍金融功能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政府主导型"广告监管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主导型”广告监管体制是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但“政府主导”导致了广告行业自律的事实性“缺位”,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在中国入关后广告业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政府职能转换是“政府主导”内涵的合理性发展,即实现政府职能的收缩、强化广告行业自律的功能。“民间化改革”是广告行业自律功能强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职教集团有院校主导、企业主导、多主体主导等多种形式,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对集团运行进行全程指导、协调,因此有着特殊的发展优势.简析了职教集团的分类与运行问题,以湘潭职教集团为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应整合现有职教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探讨了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的目的作用、组建原则和运行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避免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泽厚 《教育科学》2002,18(3):54-58
本文主要以市场主导型、大学主导型、国家主导型国家高等教育为例,讨论了这些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规避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证合作是在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框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通过探讨银证合作对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影响,得出银证合作是金融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从根本上实现金融体系的升级,全面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