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950万考生走向考场,有一个人走向了刑场——开车撞人后又杀害被撞人灭口的药家鑫,在这一天被执行死刑。为什么要将考场和刑场对举呢?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学生,也是经历过考场的;无论是药家鑫本人,还是他的父母,或是他的母校——他的老师、同学,绝不会想到,药家鑫人生之路的终点会是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残忍地杀戮同学的马加爵,到用弹钢琴的手杀害无辜的药家鑫,从大学生盗窃到青少年团伙抢劫,人们在震惊、惊叹之余,也在质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些本来可以有着光明前途的孩子走上了歧途?纵观各类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最严重的犯罪",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死刑适用标准的多重解读,该国际标准的从严解释有助于严格限制死刑和充分保障生命权.但死刑的严格限制,并非等于死刑判决或执行的数量减少,而实为基于从严标准的"少杀、慎杀".因此,我国亟待矫正误区、对死刑案件不得和解,而应依法通过"曲线救国"方式,严格限制死刑,保障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4.
育才先育人,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构建完美人格,做好人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渗透与时俱进的德育思想,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几年前的马加爵案留给我们的阴影还未散去,几年后的药家鑫案又备受关注,触犯法律者注定受到制裁,但留给社会的思考很多: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并非个案,个别青少年违法犯罪暴力案件  相似文献   

5.
对于死刑的适用,当今世界性的潮流是废除或限制。我国基于目前的国情,坚持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适用从“法定情节”、“犯罪主体”、“管辖、核准和执行程序”上进行了限制,并独创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坚持“少杀、慎杀”,既符合了国际性潮流,又符合了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林森浩故意投毒杀害了同寝室的黄洋,上海二中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死刑;三年前的6月7日,当全国933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的时候,“乖孩子”药家鑫在西安被依法执行死刑。易中天教授曾经拷问:“谁把药家鑫变成凶手?”今天我们也要问:“是谁异化了好孩子林森浩的人格?”。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该反思思想品德学科真正的价值追求和教学方式了。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残忍地杀戮同学的马加爵,到用弹钢琴的手杀害无辜的药家鑫,从大学生盗窃到青少年团伙抢劫,人们在震惊、  相似文献   

8.
对于死刑的适用,当今世界性的潮流是废除或限制。我国基于目前的国情,坚持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适用从“法定情节”、“犯罪主体”、“管辖、核准和执行程序”上进行了限制,并独创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坚持“少杀、慎杀”,既符合了国际性潮流,又符合了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6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河南平舆黄勇杀害17名青少年案终于告破。尽管黄勇会被绳之以法,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接连失踪以后,学校无动于衷,公安局爱理不理?悲剧怎样才能不再重演?对于这样一个残酷的悲剧,我们谁都不能推卸责任。社会应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教育应当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或许,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犯罪与预防犯罪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首次提出了中小学生被害人问题。其专著《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通过理性而又深入地思考和大量详实的…  相似文献   

10.
死刑存废之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倍受人们关注。死刑具有对生命价值同等性的认可,是国家刑罚权理性的体现。规定死刑符合人们趋利弊害的本性,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恶恶相报。加之中国目前的社会心理和政治经济状况尚未达到废除死刑的条件,故死刑不宜立即废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20天之内,7起小学校长、教师涉嫌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关注。5月29日,最高法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已被执行死刑案。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严重侵害儿童权益的犯罪绝不手软。这起典型案例中,7名女童被害时都才9岁、10岁。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这也是最高法发布的案例中唯一没有写明被告人姓名的案例。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被告人鲍某某利用在某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已被称为当今世界继环境污染、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只对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专门  相似文献   

14.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相似文献   

15.
药家鑫案中被告人的行为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激怒了社会公众,而受案法院在公众情绪化的影响下作出一个情绪化的司法裁判。公众情绪化的行为对我国司法进程与结果产生影响难以避免,但应当划清公众道德评判与司法独立的边界,让司法民主制度化并建立在司法理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电视克隆人     
你愿意克隆自己吗——不,不愿意。我绝不希望看到另一个相貌、品性都同我一模一样的人。你喜欢身边的亲人,或是朋友被克隆吗?不,不喜欢。假如我的亲人和朋友被大量复制,我就等于没有亲人和朋友了。那么你能忍受你最讨厌的人被克隆吗——不,不能忍受。那样的话,我的憎恨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和激化,仅从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药家鑫事件、李天一事件、张超事件、祁可欣事件等等类似事件屡见不鲜,让人痛心疾首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教育的问题。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令其遵纪守法、懂法用法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从青少年个体来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建立,不仅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和法治的生态调控功能,也符合我国对法律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求。从适用条件、运作程序、法律效果等三方面构建精准理解和把握青少年轻罪记录消灭制度建立的要件,规范制度执行,逐步建立起符合青少年行为规律的生态调控机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达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