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指导的实践中也会给相对人带来损害。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等定型化、法治化的救济模式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当相对人因行政指导行为而遭受到实际损害时,应依据违法责任、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原则来要求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性局限与司法运行的实践理性,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程序构造采取事后损害救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对损害救济模式泛化性适用的根源在于:案件线索发现的“刑事化”、公益诉讼运行的谦抑性、侵权责任认定的依赖性。然而,损害救济模式不足以实现公益的全面、全过程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程序构造遭遇理论正当性与实践危机性的拷问。以风险预防原则为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发现损害救济模式未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度理念,亦未审酌个人信息公共利益损害不可逆转的特征。为有效预防个人信息风险,及时制止个人信息公共利益损害,有必要适时转换公益诉讼模式,对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进行风险化改造(风险防控模式),以适应该制度体系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论留守儿童人权保障的缺失及法律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家庭保护屏障的缺失,学校保护的片面性,法律救济的有限性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人权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我们应当增设法律援助的事前预防机制,加强公安机关行政保障机制,完善刑事诉讼起诉前的司法救济,实行农村社区联动保护机制.真正做到:既要事前法律预防也要事后法律救济;既要私权自治又要适当国家干预;既要具体明确责任主体又要全民总动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损害侵权行政救济模式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规模损害侵权的行政救济模式是借助行政权力解决纠纷的法律机制,它所涉及主体以及权利义务配置机制与诉讼救济、社会救济不同,它在大规模损害侵权救济中所承载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对大规模损害侵权责任实现的意义也不相同。大规模损害侵权行政救济模式在损害风险判断、赔偿标准制定、赔偿范围确立和责任承担方面需要通过行政主导方式加以明确,但是在大规模损害侵权救济中需要做到个体与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尽可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损害事件频繁发生,但我国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制度对受害人进行救济。而法制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较为完善具体的救济制度,因此通过分析考察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救济模式,可为我国选择何种救济模式作出借鉴。研究目的:救济模式是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基础,只有确定了救济模式才能谈具体的制度构建,因此救济模式如何选择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诉讼救济模式、保险救济模式以及基金救济模式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选出较为适合我国的救济模式。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应选择基金救济模式,再逐步过渡到基金-保险"二位一体"的救济模式,以期为受害者提供更全面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有效预防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行为的发生和对侵权损害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切实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权,对于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心理咨询中保护大学生隐私权的重要意义、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预防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行为的发生和对侵权损害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情况下,著作权与商标权相互之间不会产生权利冲突,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项权利也会发生冲突,尤为常见的是注册商标损害他人在先的著作权。商标权损害他人在先著作权的解决机制一是事前救济,包括商标局依职权驳回和在先权利人在异议期间提出异议两种方法;二是事后救济,包括在先权利人中请撤销注册商标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近年来做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环境法判决,它标志着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初步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事前救济制度,其在内容、程序方面缺乏严密规范,导致国际法院较难就当事国是否违反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义务形成一致判断标准。指示临时措施属于事中救济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经由国际法院司法活动形成的“禁令救济”,因尚未形成自主法律制度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拘束力。总体来看,国际法院在该案判决中虽进一步探讨了跨界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但在规则理解和适用上“守成”有余,进步意义有限。该案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国际法院于国际法层面首次认可了跨界环境损害的可赔偿性,但它在生态损害评估、赔偿方式和科学证据使用等方面的说理论证不尽完善。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健全,仍有待更多国际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推动。  相似文献   

9.
工伤损害救济问题备受各国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制度,充分对劳动者实施救济也成为法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工伤问题非常严重,对社会、国家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如何有效地对劳动者遭受的工伤损害予以救济和预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外国工伤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伤损害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如何完善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就业过程中,为了充分保护自身权益,尽可能地降低权益损失,大学生应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提高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及危机化解的能力,具体包括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济,其中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  相似文献   

11.
救济生态环境损害、 保护生态环境公共权益的消除危险责任,不同于传统民法救济私主体人身财产权益的消除危险责任.实证研究表明,生态环境损害民事司法救济适用消除危险责任,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救济不及时、责任落实困难等问题.比较而言,环境行政监管手段适用消除危险责任,具有法律规定明确、救济及时、责任易于落实等优势.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目的是解决"政府失灵"问题,但法院不能替代政府行使监管职责.据此,我国应当完善并优先适用生态环境损害消除危险行政法律责任方式;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消除危险责任承担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法及损害救济法.  相似文献   

12.
公司信用的基础从资本到资产的转变,会影响公司减资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由于对公司信用诠释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信息披露机制下的债权人保护模式,注重事前静态地保护,英美法系则采用偿债能力准则模式及司法介入下的折衷模式,注重事后灵活的救济途径。我国公司减资制度是在资本信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顺应向资产信用的发展趋势,应当在事前的债权人保护制度上加入事中、事后的债权人救济制度,为债权人提供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接踵而来,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有效的环境风险预防以及事后的救济措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着力弥补受害者损害以及治理环境的同时,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也不容忽视.为此,出于将损害进行社会化分担的需要,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在以“立法预防→司法救济→立法预防”为基本考察片断的逻辑前提下,论述权利冲突的立法预防机制,以及对相冲突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阐明由利益衡量与价值选择到技术性权利立法的立法预防机制运行模式,以及由技术性权利解释到实质性权利解释的司法救济机制运行模式,并对其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原因着手,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相关法律缺失以及诉讼方面存在困难。结合分析其他国家的相关救济模式,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以期构建一种社会风险共担模式,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空白,维护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一个放心用药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心理咨询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条战线“.但心理咨询教师时有侵犯大学生隐私权,严重影响了心理咨询目标的实现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有效预防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行为的发生和对侵权损害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对于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了探讨,并提出有效预防心理咨询侵犯大学生隐私权行为的发生和对侵权损害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损害临界点模型"是运用投入产出理论,结合部门价格影响模型,分析贸易救济措施对相关产业影响,判断是否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方法.文章以美国钢铁贸易保障措施为案例,验证和应用"损害临界点模型",并提出应用"损害临界点模型"的实施贸易救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事前审计是基于事后审计缺陷而形成的一种更为有效的审计方法和模式。推进事前审计,发挥预防腐败功能,要对事前审计防腐工作给予重视和协助;建立健全事前审计防腐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问责;改革现有审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侵权一旦发生,会给众多的人造成损害,对这些损害的救济不仅事关被侵害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事件,为被侵害人的损害救济提供便利条件,对被侵害人实施救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探索建立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机制,比如政府介入的条件、方式、管理体制、行为约束规则等,其目的在于为政府介入提供规则指引,规范政府的介入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充分救济大规模侵权受害人,实现权益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先予执行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该制度的设置旨在暂时性地解决一方当事人的现实困难,从而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先予执行制度可否重复适用,先予执行后是否准予原告撤诉,以及先予执行与财产保全的竞合和突破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的明确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