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而且学者们围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焦点纷纷展开讨论。有学者认为,课程不是一项实现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如何实现从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转变,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贵州山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适当地取舍,才能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所涉及到的"怎样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以及"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等三个具体问题并无一致性结论。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教师队伍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而教育工作本身也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有其特定的属性,具备内在动机、时间精力和多元能力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自身需要学会借鉴和模仿,掌握科研成果发表的技巧,并培养自己健康的科研工作心境。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角色.教师要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将学习的成果惠及学生和教学;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现研究与教学互动共生;教师要成为"导学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在平等交流与对话中重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成为"合作者",而不是教学过程的独行者.只有教师自觉认识到角色转化的必要性和方向,才...  相似文献   

5.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学者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角色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新的定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使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6.
教师究竟是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社会舞台上,今日我国的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从实然状态来看,教师既不是国家干部或国家公务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或研究者;从应然状态来看,公立学校的教师应该成为国家的教育公务人员,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成为专业人员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但是教师是否应该成为研究者以及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该文认为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研究活动,教师本身就是研究者.并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施途径与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学芹  蔡燕 《教学与管理》2012,(15):129-130
一、教学模式概念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最早给"教学模式"做了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杜威的教材观启发我们一定要在使用教材时,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的教材",成为掌握教材的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两个重要观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材"。由这两个观点带来一个新的教师发展观: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成为"学科专家",成为学科育人专家。于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面临着一个挑战,即两个转化,一是将"教师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教材",二是将教材的可能性变成学生发展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衍 《教书育人》2011,(6):68-69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1926年Bukingham在名为《教师的研究》(Research for Teacher)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教师有研究的机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严。"此后,不断有学者强调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性。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他指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于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载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教材有取舍增补的空间,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抓住这一要领,就不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教材,也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新知,找出与教材有衔接的知识点,挖掘教材,扩展教材。让学生学到教材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已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一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帮助教师走进研究的天地呢?本着减轻教师负担的原则,笔者和研究组的教师一起,开展了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所有参与者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本文是对研究组教师研究经验的分析与提炼。一、针对"小问题"的研究在我们看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切入点是针对"小问题"深入研究,并有意识地积累研究成果。1.质疑教材产生"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青 《山东教育》2012,(25):51-52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日渐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重点。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英语校本教材,也已成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热点。然而,一方面由于编写和实践者对校本教材的认识、理解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标准教材所带来的思维惯性等原因,造成了有些校本教材在内容上囿于英语学科,或过于侧重交际对话,或过于侧重语言结构,或过于侧重人文背景知识等现象,以及在运用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形成"照本宣科"等问题。笔者认为,创造性地开发和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只是实施教学活动或行为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地"教教材",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附庸。一、灵活性使用教材,由易到难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史晖 《山东教育科研》2009,(24):8-10,28
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改革专家和诸多学者都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命题倍加关注。但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着诸多阻抗因素。从社会学的视角加以审视,教师“教学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冲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面临着现实困境;社会分工的规定性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性束缚:科层管理制度的控制性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动羁绊;社会评价机制的偏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动力障碍。有效消除这些阻抗因素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正>文学研究中的文献梳理与史实考证不是站在文学园地里偷摹隔壁史学园林的风景,作为一种基础的学术训练,文学研究者从初识文学到感知文学的魅力再到深谙学科规范与学术体系,历史感总是如影随形,而文史互证即所谓"由文入史"或"由史入文"则成为文科学者所期待之  相似文献   

18.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还需教师对教材作深入研究、正确解读,把教材读深、读厚、读透。一、透视教材,把握内容实质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县课改实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渐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结构通常被视为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构成。对于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界定是,它包括了教师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而教科书则是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在现代教学论中每每强调的"不是教教材(教科书),而是用教材(教科书)教"这一论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这就是说,"教材"意味着,教教材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不过是旨在达成某种教育目的的手段或媒体。因此对这个手段或媒体资源要充分挖掘,要让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