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意外生成--"异"下生辉 1."顺"中出巧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时,课前的精心设计还没有学生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得精妙、来得巧.这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处理教学,达到自然"流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例,探讨音乐综合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总结音乐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其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质量的高低,"教亦多术矣"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教学有"四巧",即巧提问、巧分析、巧穿插、巧用多媒体. 一、巧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一堂课提哪些问题,怎样提出,却大有讲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个常规武器,不容忽视,提问若过于简单,或过于空乏、过于烦琐、过于雷同,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仅不愿意回答,更妨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指出:“一种数学理论应当能向在大街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解释清楚”,杰出数学家怀尼特号召:“让研究工作来得自然”,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解题思路要清楚、要自然,清楚得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得见,自然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想得出,这才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所追求的,也正是每个学生所希望的.然而有的教师常常忽视这一点,解题时,总是演示“成功”,思路方法一想就正确、巧妙,从不展示“失败”,展示在思路和方法碰壁时怎么办,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对巧解有一种神秘感.其实,许多问题的巧解都可以在反思通解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恐怕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但是,许多学生直到离开校园都不曾学好语文。从短暂的教学生涯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会语文,其实就一个"巧"字。  相似文献   

6.
<正>唐代著名学者韩愈在所著《师说》一文中,高度概括了教师的崇高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及良好的素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目的,那么未达到目的,教师授业、解惑需要技巧。"巧"可以事半功倍,"巧"可以带来高效率和高质量。反之,一味"拼时间"、"拼体力"必然是低效率,甚至事倍功半。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巧"上加砝码,在"巧"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教学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无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与方法有:讲求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新";创设问题情境,把握一个"巧"字;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体现一个"恒"。  相似文献   

8.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是不同的教师基于同一课题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结构的一个过程。教师两次进行《螳螂捕蝉》教学,和自己同课异构,找准目标,在古今对照中玩味表达之妙;巧借导图,在"故事套"中还原主体思维;基于语用,在"时空穿越"中引领学生习得了巧劝智慧。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不成课。地理教师应在设计"十巧"上着力,打造精彩地理课堂教学。1.巧导入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的首要手段。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住。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  相似文献   

10.
上《故都的秋》前,有一学生抱怨:"老师,故都的秋天味在哪儿?郁达夫喜欢它什么呢?"我发现这个疑惑很普遍.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找到了文章开头一句带有总括性的话:"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要求学生回答:"清、静和悲凉表现在哪里?"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们顺利地找到了相关句子来印证故都的"清、静和悲凉",但我分明看到了学生脸上的隔膜和漠然.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应做到"活""实""巧"。所谓"活",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所谓"实",指课堂内容要扎实地落实;所谓"巧",指课堂教学应落实关键语句,以一句带动全篇。一堂好课的"活""实""巧"是可以推广、移植的。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语文学科,内容广泛,语文教师上课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讲究"巧问"技巧,通过巧问,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上有一种招式叫"四两拨千斤"。四两之力何以拨动千斤力量,其窍门在一个"巧"字上。巧妙地找到着力点,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讲究一个巧字,也许,这个"巧"是最合理的教学切入点,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最成功的教学策略,最艺术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最优化、最高效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充分地体现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在日渐被人们排挤漠视、重理轻文的社会大背景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觉得学数学很费劲,致使质量检测平均成绩和合格率都达不到理想的标准。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跟班摸索,认为数学教学除了苦教苦学外,还贵在巧教巧学。教师只有在"巧"字上下工夫,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一、巧导,激发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教师无论用多好的教学方法也没办法让学生学好课程。因此,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必须先  相似文献   

15.
一堂展示课的教学设计,触发了对设计策略的一系列反思,提出了一般教学设计的三点策略。"巧构主线"指教师要基于大概念,巧妙建构教学序,用一条主线把它们串联起来;"巧用旧知"指教师要巧妙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知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巧开窗口"指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内容预先开好窗口。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当前的语文教学"走"得太快放眼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学,呈现出高要求、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师生问答,火急火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来得  相似文献   

17.
陈静 《语文天地》2013,(17):25-26
对于语文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课堂设计之"巧",应在训练学生言语教学上画龙点睛,方能化"汗珠"为"珍珠"。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做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抓好文本的"落点"是关键。如何有效地抓住学生文本质疑的"落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巧抓课题、巧抓文本脉络、巧抓文本重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一、引入文本时——巧抓文本题目,引导设置疑问一篇课文的课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通过课题我们能快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学生习作困难,"无米下炊"的现状,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巧借活动之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巧借出游之便,使学生形成习作习惯;巧引鲜活"生本",提高学生习作技巧,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不断地让习作教学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刘盛华 《教师》2014,(31):83-84
正一、在巧解词语中激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招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其效果是僵化的、枯燥的。其实,如何激活语言文字,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就需要在"巧"字上做文章。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抓住关键词"周旋",问学生:"周旋是什么意思?大家想想,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学生们扮演着嫦娥,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