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为复兴和发展中华龙文化提供了独特的产业视角和有效的实现渠道。借助文化创意这一视角审视中华龙文化复兴,必须加强中华龙的创意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传统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传播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进程中,龙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现代化和全球化赋予中华龙及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新的文化传统在继承中发展衍变。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应当凸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自觉,而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并非囿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和文化自大,而是在清醒的文化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为人类和世界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论根植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历史积淀,以《易传》为代表的“和合思想”正是这种文化历史的生动体现。“协和万邦”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正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处理对外关系的“和谐”思维。当下,只有寻求对普世价值的认识,致力于实现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尊重各国的多样文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构建和谐世界,共创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生活中有望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它具有尊重差异性、相互融合性、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建构和合教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学文化共同体,它包括教师文化共同体、学生文化共同体、师生合作文化共同体、教学管理文化共同体。要顺利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需要正确处理教学文化环境和教学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改革控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生成人文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也需要巧妙地采用共差发展的策略与合作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等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涵括人与宇宙、天下、社会、他人及自身身心的关系,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论内涵。天人合一主张宇宙万物存在意义上的同根同源、互动关系上的效法自然及万物融情于景的审美意趣,以培育生活方式、融入制度建设、共建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之和;协和万邦主张和为贵的兼容关系、天下无外的价值观念与天下为公的秩序格局,以塑造和平发展共识、凝结情感纽带、构建公正格局熔铸国际秩序之和;和而不同主张万物多元共存的存在样态、仁爱和谐的基本原则与求同存异的社会形态,以倡导社会风尚、构建社会准则、融入社会治理助益社会之和;人心和善主张心灵世界本有的和善状态,推动人在道德领域向上向善、止于至善,以生成本真需要、圆融处世之道内嵌制度建设,沉淀身心之和。  相似文献   

7.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物名号或族名与徽号以及龙等作图腾解释。这种解释是否得当,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龙遗存,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件模仿鳄鱼形象的随葬品,这种鳄鱼形象因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增添了文化上的含义,由此可以确认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产生了龙文化意识。而作为延续至现今的中华龙文化是在陶寺文化早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2150年)形成的。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升华为王室文化元素,龙的形象脱离了动物实体的形态,逐渐向威严、神秘且神圣的象征性形象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陶寺文化早期文明诞生有关。这表明中华龙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诞生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新时期人类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战略.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和谐、团结、平等、人本、发展等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大学构建和谐校园,发扬求知、求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互助、仁爱、与人为善的良好人际关系,建构大学制度,凝聚大学精神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用“和合”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开放、理性、有序、公正、诚信和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张晖撰文《龙源探索与西域龙文化》指出,龙这一特殊物种很有可能是某种史前文明的产物,龙文化思想应有更加深刻的历史背景。而且根据著名学者何新等人的研究,龙这一现象又很可能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生物现象,而极有可能是一种天文天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核心要义,与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观、国与国相处的协和万邦观、不同文化交流的和而不同观深深契合。此外,在价值观方面,和合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渊源;在基本内涵方面,调和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框架;在统筹发展方面,协调各方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1.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龙文化在每一时代的传承状况,既决定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度,同时也是一代代的信仰者不断调整建构策略,使其适应不同时代新情况的结果。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具体体现在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以及认知范畴的广域化与再定义。同时也面临大众文化的泛滥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空间的挤压、建构主体的"缺席"对传统龙文化建构能力的弱化以及认知表达的差异化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统一性的破坏等挑战。要进一步推进龙文化的传承建构,就要推动中华传统龙文化文化类型的现代化、文化内涵意蕴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范围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人类正面临着如何摆脱当下境遇的历史抉择。必须正视全球化带来的诸多两难问题,认清反全球化的本质,在两者的博弈中实现新的超越,即让中华“和合”文化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主旋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一方面集合了人类的肉体与精神、理性与感性,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和精神的表达.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文明进程的各种属性.因而,体育文化属于人文精神文化范畴.长期以来,体育缺乏时代的人文关怀,时代性的人本体育并未真正形成;体育文化的哲学阐释明显不足,在中西体育“和合”要义认识上缺乏应有的哲学认知程度.中西体育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冲突在于其价值意识形态的冲突。它不仅造成了人们体育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而且使两种文化直接面对面地以“对立与和合”的形式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龙文化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都不能被西方人真正理解。在涉及"龙"的英、法翻译时,译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dragon",但是中文中的"龙"与英文及法文中的"dragon"在内涵和意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如何翻译"龙"在中华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要利用多种媒体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华龙文化;要掌控龙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权利;要清理纠正有关双语词典中一切有关中华龙文化的错误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七中学58年的发展中,既有辉煌的巅峰——升学率高居全省榜首、济南初中学校中的明星;随着生源质量的改变,它又经历了教育质量大幅下滑的坎坷低潮。武树滨,这个致力于解码和合教育的校长,大胆地实施制度改革,构建合作文化场,开展磨砺教育、演讲活动、读书活动、评价活动……为学校这片乐土带来富甲一方的皇冠。学生率性发展,梦想于乐学的海洋里;教师合力耕耘,把智能的种子埋藏在学生的心里。而武树滨校长,不但对和合进行了深层次的诠释,更全身心地投注到教育事业的实践中,让人们认识了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最美的真谛是奉献。陶继新先生则对武树滨校长的生命追求与实践行动进行了学理性的透视,并以清新且有创意的语言引领我们去窥观武树滨校长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将和合的意蕴升华到又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在创造悠久历史的过程中 ,也创造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和振兴这种优秀传统文化 ,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深层次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三大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底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三全育人"路径指引下高校的应有作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授课方式守旧单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育人渠道、教师素养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和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的诗文和为人行事、为官行政中表现出的人格气节、浩然正气,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们将之凝炼升华为“文山精神”。文山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成为一代代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柱。今天,充分挖掘、梳理和吸纳、宏扬文山精神中的思想资源,提升康政道德水准,唱响廉洁从政的正气歌,对于廉政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现实的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