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了唐宋词文化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先对引进文学研究的文化含义进行了界定,接着对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的关系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唐人小说与曲子词文体特征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二者在功能设置的娱乐性、通俗性,题材选择的平民化、世俗化上存在着很深刻的内在契合。这些契合,是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的生活待遇、生活方式、情感体验和审美心态发生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地理解和把握唐宋词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者陆正兰在其著作《歌词学》中提出“歌必有呼应”的观点,认为“呼应”是歌词的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其与诗的重要区别所在。那么作为古代歌词的唐宋词是否亦如陆正兰所说?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大量唐宋词,分析发现唐宋词确存在呼应结构,主要结构形式有:问答式呼应、排列式呼应、“兴”式呼应、比较式呼应。又有歌词与音乐的呼应,主要体现在音乐呼唤歌词、歌词呼唤音乐两方面。由于:词诞生于歌筵舞席的场所;词乐问的相互需要;词乃为歌唱而作;因而:歌词呼应结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球。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又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诗,晚节思虑深沉,乃为宋调。”由此可见,唐宋诗之分非以朝代为别,而是以风格气质的不同来分,不同朝代的诗亦可划分为同一调。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倦旅思归的思乡词;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言愁词的产生与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肯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手写传播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学传播方式,即使进入印刷时代后,人们和书籍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写传播还是与印刷传播一起并行不废,每一部手写稿都具有独特性,特别是名人的手写,更具有文物和收藏价值。唐宋词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手写传播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方式。这些手写作品具有保存原作、校勘异同、辑佚补遗和观赏书艺等多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表现出诸多异于传统诗文的“另类”特质和社会功能,其中,娱乐功能便是唐宋词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功能之一。唐宋词的娱乐功能具有全民化和重感官享乐的特点,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表现出宋人对文艺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再发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的觉醒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是我国文苑中的奇葩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唐宋词中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如思春少女、思夫少妇、沦落歌伎、劳作女工、思乡孤女等,充分展示了古代妇女的追求与热爱、欢乐与苦恼、离别与相思。让我们从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中对古代妇女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显学,而唐宋词的研究,更属于词学研究的重镇.在介绍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着重从唐宋词的文献学、本体学、文化学、词史研究等方面,评述20世纪以来学界在唐宋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代围绕词与音乐关系研究的方方面面作一宏观扫描,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综述,从研究的角度理清唐宋词与音乐研究的脉络,总结唐宋词与音乐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相当明显的流行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创作主体阵营的扩容与创作者身份的多元化,"平民"氛围的营造与受众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传播手段的大众化和多样性等诸多方面。曲子词的流行,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大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促进了雅俗文化的交融。同时,它也为后代大众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出一种悲情美。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尝云:“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原因之一,即在于词之“情长”、“味永”、“其为言也哀与思”、“其感人也深与婉”。在相当程度上,词情词境确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李清照评南唐君臣词作“亡国之音哀与思”,即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渔家傲)之作,亦不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的确,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中晚唐时,诗人对词染指渐多。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写游子的愁思,《忆秦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人善于通过构筑"无声"境界,传递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可以造成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思想内容有无限延展和多种解读的可能;另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有意或无意地召唤读者对省略或含混的部分内容进行填充和确定,激发和诱导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空白之美"的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词的美感、朦胧和悲剧性源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和审美客体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对审美起到一种神奇的间隔、超脱和过滤作用,从而突现和彰显美的本质。唐宋词的朦胧体现在距离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唐宋词的悲剧性的背景乃国势衰颓或个人不幸命运使然,但究其产生悲剧性的根本原因仍在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距离的把握全在于作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和科学真理教育人、影响人、提高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也是对现实的人的服务和管理,其核心是围绕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开展的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上也是一项群众工作实践。而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作为一种有效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存在着诸多内在契合点,具体表现在:理论内涵、目标指向的契合;运行机制、功能作用的契合;核心理念、方式方法的契合、评价体系、价值实现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奉献给世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创造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共同美好的愿望,而唐宋词有助于人们这种愿望的实现。要使人们人格健全、德才兼备,便必须从情感领域入手。唐宋词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三个方面给今人的情感熏陶、启示和教育。魅力四射的唐宋词能够蕴育、呵护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唐宋爱情词是我国爱情诗歌的渊薮,其艺术魅力历久不衰,秘诀在哪里?本文从爱情是包含道德、美感、生物等多种要素的复杂感情入手,运用多学科知识,找出这种情感的特质,分析它在唐宋词中的具体表现,从情感内涵上揭示其潜在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并综观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雷锋精神已经超越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特定内容,并被赋予了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和社会实践3个不同层次的新的时代内涵。就其本质而言,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主要表现在雷锋精神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社会实践"和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内在一致性上。  相似文献   

20.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染穿插交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