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策网络的动力演化机制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国家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互补过程,克服了以往公共政策研究中完全理性和集权的缺陷,弱化了权威和制度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存在学习机制、隐性契约机制和博弈协调机制等内部动力演化机制。在这三种机制的推动下,政策网络对政策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学习机制(包括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对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技、商业和政治是社会的三种强大驱动力。三者的博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地考察三者的关系将会发现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力量一直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商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不同的角色,是政治力量的有益补充;科技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崭露头角,并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科技、商业和政治的博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领导权。未来社会中,纯粹的政治家将不复存在;科学家群体将成为社会的领导者;科学家将与商业领袖结为联盟共同引导社会发展;社会的转变将主要取决于科技文明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3.
论点选辑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实现“五大转变”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在11月30日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实现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在战略目标上,要从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向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增强对外合作的针对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性。二是在合作方式上,要从注重项目合作向整体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实现国家、部门、地方、企业等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才、资本、枝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实现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衔接。三是在合作内容上,要从一般的技术引进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统  相似文献   

4.
"特岗教师计划"作为中央颁布旨在解决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的一项公共政策,在探索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公共政策为视角,从公共权利与责任、公共政策本质、价值、主体、合法性等方面对"特岗教师计划"进行评价,深入剖析其政策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明确责任机制,管理具体到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公共教育权力结构;发挥社会积极监督作用;协调政策四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阿德里安·布里格斯所著的《冲突法(第三版)》详尽地介绍英国冲突法全貌,明晰地展示了依托普通法搭建起来的英国国际私法是如何逐渐转变为一个欧盟法律框架下的国际私法的过程。书中有关学科名称的选择问题仍可进一步拓展,是否存在"欧盟公共政策"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对比不同术语各自的优势并揣测作者意图,明确欧盟统一国际私法运动对学科名称的推动作用。通过辨析公共政策的内涵,明确欧盟存在公共政策且其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欧洲人权公约》以及四项基本自由原则。而愈发"欧盟化"的英国冲突法,随着脱欧进程的推进将会呈现出普通法的地位即将上升,欧盟法的烙印不会消逝。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表现为制度、法律法规、计划项目三个方面,由此推及公共政策执行实际涉及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再解释和执行、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并且二者发生的机理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囿主要体现在机械执行、野蛮执行、扩大执行、选择性执行和扭曲执行等方面。优化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从以共赢思维解决利益博弈问题、以负战略思维预防执行偏差的出现和优化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等三方面入手,以此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国家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中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文章主要分析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三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技政策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全力打造科技强国的基本的公共政策。本文从国家战略引导产业发展、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全力追求知识与技术创新、注重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门的兴起带来了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这对公共政策创新具有新的启示意义。第三部门作为新的公共政策主体,可以逐渐实现公共政策由“政府内生型”向“政府外生型”转化。但我国的第三部门在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功能及成效不明显,因此要明晰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确立其参与政策过程的法律地位与程序,以更好发挥第三部门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作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 我们决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科技创新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走清洁发展、协调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那么,高校在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如何定位,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深思和努力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在社会剧变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各种因素的叠加也加大了人类危害自身生存的可能性。可以说,风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客观存在。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局面,学术界对风险的探讨早已提上日程。想要规避风险,就要先解析风险。对于风险的研究,本文从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对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革命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革命力量,科技革命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革命决定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和兴衰成败,社会主义要战胜和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和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壮大中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为依据对科学技术决定论、科技异化论进行分析批判,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学的科技发展观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 ,结合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教育的发展及中国国情提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以及邓小平对马克思、毛泽东科教思想的发展与贡献等方面来研究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17.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18.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推进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业科技保障能力。文章以保定市为例,分析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介绍了当前农民接受培训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