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衔接极为紧密,它不是马克思对历史资料的随意性摘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史观的历史溯源,也是马克思晚年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的准备材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笔记》是晚年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代表性著作。从时间维度上看,笔记研究的是前资本主义世界史;从空间维度上看,笔记对世界历史形成的核心地带及其转移作出了判断。研究《历史学笔记》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史观,有助于明确晚年马克思为《资本论》续篇所开创的新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既包括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又包括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前者,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后者,则是通过对一定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个体道路”。二者虽然有着内在联系,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类规律”是宏观的,好像是一种参考系,成为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发展的依据;“个体道路”是微观的,这要通过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研究来把握或理解。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具体探讨了人类历史的“类规律”。  相似文献   

4.
晚年马克思所作的“人类学笔记”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关于国家问题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这组笔记中阐述的国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起源之前的社会制度(氏族)和社会形式(家庭)的研究;国家起源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原因考察;氏族的衰落和崩溃、政治国家的产生过程探究;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探究;“国家”的发展与消亡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笔记》包括马克思晚年时期所作的五本笔记,该笔记是马克思本人对于"某些著作的细心摘录、评注、删节、改造和补充",蕴含的信息量丰富,在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这一笔记在国内的出版也掀起了众多学者对该笔记研究的热潮。基于此,对学界二十余年来有关《人类学笔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留下的晚年笔记群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对这些笔记群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晚年思想所实现的哲学创新.晚年马克思既没有放弃、中断<资本论>的写作,更没有处于"慢性死亡",而是在认真考察、全面系统研究世界发展新形式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理论,将自己的理论上升到世界史观的高度,实现了重大的哲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一直存在着多种看法。事实上,"古代社会史笔记"是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大量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延伸和发展,目的是打破资产阶级关于私有制永恒化的观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该组笔记的内在关系及与其他三组笔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晚年马克思”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四大笔记,即古代与东方社会笔记、研究西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哥这纲领批判》笔记、追溯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起源的世界历史笔记、关于俄国发展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笔记,展现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空间,标志着《资本论》研究的深化扩展和直接继续,它启示我们立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特色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彼此兼容论;东方落后国家汲取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世界市场中介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其他笔记内容的具体探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几个笔记不同态度的认真考察,尝试提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并非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它主要研究的是东方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未来发展道路问题;摩尔根笔记才是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他笔记是对摩尔根笔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人的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历史上人本学、人类学和人道主义的合理因素,形成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全面认识马克思与人本学、人类学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划清在人的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世界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一是课程结构体系是世界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运用现代化理论和比较史学方法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历史;二是应根据历史知识的结构和特点选择课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社会都通过在其历史书中做出的强调,建构自己命运的学说.经由文本分析发现,<中国历史>教科书叙事的母题是"革命/反动"--其表征是朝代更替、结局是"五阶段论"史学框架的规范性完戍.这种目的论制导的历史叙事,通过整体认知方式、线性进化观和大通史写作手法,并配以大事年表和表象插图,彰显出"五阶段论"的趋势论情结,传播了一种政治信仰教育的要旨,即要受教育者弄明白"我们从何而来--现处何地--将奔向何方".依循这-母题,历史叙事中还夹裹着各式情感炼金术,以陶冶受教育者的进退观、善恶观、生死观、义利现及敌我观,厘定其情感编码与价值秩序.由此,国家命运的学说建构于历史书中,而历史的再现则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彻底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他所倡导的人的解放以及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表现,对人的解放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皖籍著名历史学家李则纲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了历史学的功能,强调史学应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通其他学科,培养史家的科学精神,正确认知历史和传承人类文明,更新史学的社会教化功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他的史学功能观对我国史学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石器时代、农耕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演变,进入到信息时代。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而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就曾经在一百多年前预见到将来世界会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而引起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中国近代史教学成绩显著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突出的问题是 :重视教材而忽略教学大纲 ;教材的滞后性与学科研究的前瞻性之间的矛盾 ;周课时的不稳定性与教法的单一性 ;中国近代史教学与世界近代史教学相脱节 ,等等。探讨其不足对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的研究具有着不同视角: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种辨证的历史观;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强调自然是由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是一种辨证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俄国教育史>是由吴式颖教授撰写的一部关于俄国教育史的著作.作者以教育史学家的深邃思想和广阔视域,以教育现代化为视角对俄罗斯教育史进行解读,并从教育形态的变迁状况和教育现代性的增长状况两个纬度考察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总结其教育经验教训.该书是世界教育现代化历史研究的个案研究,也是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俄国和苏联教育问题的成果.自苏联解体后,对于俄国教育的研究进入一个相对较冷阶段,研究队伍逐渐缩减,学术成果相对较少.因此该书的出版,以其精、专、详、深的特点,为研究世界教育和俄国教育的学者呈上一份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