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是美国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环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通过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组织产生的根源、组织的基本状况、主要活动以及对环境保护事业起到的作用,指出消费型社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组织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同时指出作为民间力量的代表,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国家环境立法建设,监督政府环境决策。  相似文献   

2.
依据有关国际法,非政府组织凭借"咨询地位"或"观察员"身份积极参与了历次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但因为气候谈判的特殊性、主权国家主导气候谈判的现实格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资格问题、非政府组织内部存在"南北问题"、非政府组织数量增长过快但质量下降且问责机制缺乏等原因,非政府组织对气候谈判的实际影响力受到限制。不过,非政府组织始终都是当前和未来气候谈判格局的一个影响力来源,中国在设计国际气候谈判战略、战术过程中,应重新定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并有效运用其在谈判过程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作用重大。美国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开展的,这在20世纪60-7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60-70年代美国非政府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对推动环保立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介绍20世纪60-70年代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基本概况,探索其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对政府环保立法的推动作用,借以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某种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气候谈判呈现出耗时长,实质进展缓慢;参加国多,各方矛盾重重;措施操作困难、承诺难以兑现等特点.背后的原因除了从气候变化自身的特性考虑之外,还应从经济角度、国际政治和国际法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慧媛 《文教资料》2006,(19):57-58
本文从研究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历史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合作关系,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6.
针对外交中对谈判的应用,采用归纳总结、图表分析等方法总结谈判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趋势,分析谈判与外交谈判的关系,外交与谈判的关系,外交谈判的特点、类型和方式,外交谈判的规律和准则,外交谈判的艺术和技巧等。通过研究分析表明:解决危机、消除冲突、实现和平的最佳手段是外交谈判。  相似文献   

7.
环境非政府组织广泛地参与了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区性以及全球性环境治理,其中,对联合国环境事务的参与所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环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的参与具有提供环境信息和引入新议题、推动环境问题的国际公约的制定和监督实施等方面的重要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是最早认识到非政府组织(NGOs)作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之一,它与非政府组织建立的咨商关系在先后通过的四个决议中不断有所变化,这种咨商关系受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的冷战、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和90年代的环境危机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在相对弱势的条件下与对手展开谈判。谈判实力是动态变化的,强势和弱势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弱势的一方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可以成功地将相对弱势转化成相对优势,最终获得谈判的双赢和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全方位作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多重的身份,使得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在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的特点.不仅使中国获得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空间,推动了中国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树立起建设性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在参与意愿、能力、经验和客观现实等方面,中国联合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阻碍.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问题逐渐被列入全球政治议程,及其全球治理的深入展开,非国家行为体开始成为国家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详细审视和分析了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三类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从形塑气候理念到建立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它们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影响个体国家的气候谈判立场和政策,它们能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施加重要影响,而且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能恰当利用它们的作用,将会很好地增强国家治理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冲突与合作: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拥有主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不允许自身的权威受到挑战。但是,这种状况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社会行为体出现,并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包括国家行为体。于是,国际社会就不可避免地构成一对矛盾: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矛盾。这对矛盾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干预显得与众不同。一方面非政府组织是作为国家的对立物出现,也就是说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失灵的产物,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常常借助国家而运转;国家一方面并不喜欢非政府组织的指指画画,另一方面还是默认非政府组织的存在,甚至有时借助非政府组织达到政府的目的。双方既冲突又合作,构成了国际政治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4.
交换范围的国际性扩大,必然要求国际性的社会交换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又必然推动解决矛盾的责任主体的"一体化",即推动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体化"的发展。成立于二战之后的联合国,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组织保障,承担着规范国际交换秩序的政治职责,实质就是国际一体化的社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一体化的政治实体。联合国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成立"联合国政府"。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金融危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国际安全等问题,实质都是交换秩序上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政府性职能的建立。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努力中,"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实质就是要发挥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联合国建设",必然是加强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是指合法的、非政府的、非政党的、非营利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组织。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是“合作”而非“对抗”,它们作为市场与政府之外的中间调节机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宪法规定、行政法律规定及国际条约规定中。  相似文献   

16.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从科学层面转向国际政治、国际法律乃至国际经济的综合治理。当气候变化引发环境危机与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国际社会需要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均衡点,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繁荣。通过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为分析对象,明确法经济学的分析前提,探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路径,进而剖析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策略,将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并推进“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必须建立国际气候环境合作秩序,促进多层次的国际政治合作。完善政治目标经济化的手段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NGO)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及相关背景进行梳理,回顾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