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及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公正的重要表现。当前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等都呈扩大趋势。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导致需求不足,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的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代际传递效应,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失衡、教育体制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教育差距的扩大。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加快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居民在城乡、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组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并重点从初始财富分配、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角度剖析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成因,此外就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将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阻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造成产业空心化、加剧经济波动等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减弱,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居民的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差距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效供给状况严重;各种改革措施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制约消费需求的发展。通过促进政府经济向社会经济转轨,消除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消费信贷制度等措施来达到扩张需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投入的外部性在人力资本流动下表现为溢出效应,教育溢出在人力资本输出地表现为外溢效应,在人力资本输入地表现为内溢效应。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溢出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外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内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正向影响。教育溢出使欠发达地区投资教育的动机不足,扩大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与人力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地区间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比较严重,相当多居民对收入差距扩大现状是不满的。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建议政府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收入总水平低,预期支出和预期收入不稳定。这些来自收入方面的因素是制约社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开拓国内市场,激活消费,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调控收入差距,从而改变收入现状对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2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测算居民时间分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收入增长与时间压力共存现象。理论分析发现,将家庭总收入作为产出要素时,居民时间分配效率会受到不同活动时间投入的影响,且存在个体异质性。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时段居民时间分配效率提高,且差距缩小,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制度外工作/学习时间越长,通勤、睡眠和休闲时间越短,时间分配效率越高;随着居民时间分配效率的增加,个体特征对其影响变小,时间效应对其影响增强。因此,应关注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不匹配现象,从提高总体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充分挖掘个体异质性三个角度提高居民时间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围绕高校扩招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99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估计。本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高校扩招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显著作用,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高校扩招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还存在经济门槛效应和技术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越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据此,为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我国可以实施因地制宜的分地区高校扩招政策;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技术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收入总水平低,预期支出和预期收入不稳定,这些来自收入方面的因素是制约社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开拓国内市场,激活消费,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调控收入差距,从而改变收入现状对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南西部贫困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证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般性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使用2000年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计量回归方法”,对中国人力资本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第一,中国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外部性,即行业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则行业收入溢出就越大;第二,行业垄断因素也是产生行业收入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在高科技企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到高科技企业的收益分配中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高科技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EVA虚拟股票期权是实现上市高科技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威胁。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有历史的原因、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体制的漏洞和法制的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完整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两条重要途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收入分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张辑  冯硕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101-104
投资需求和外贸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需求不足,平均消费率过低仍然是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当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即期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过大,预期支出快速扩张,消费环境不尽完善等。因此,增加居民即期收入,缩小地区、部门、行业与个人收入差距,降低居民预期支出,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有效供给,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等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本探索如何构建人力资本产权体系,使人力资本载体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并按人力资本进行分配以提高企业经营和人才的收入水平,将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出发,对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当前消费倾向存在上升趋势但并不乐观;重庆市农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群体差距和地区差距,将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Education and Social Cohesion: Recentering the Deb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al capital theory has tended to treat social cohesion as a mere aggregation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level characteristics, ignoring the long tradition of theory on social solidarity and social cohesion at the societal level. However, the key indicators of social capital-associational membership and social trust-do not covary cross-nationally, and societies rich in community-level social capital are not always cohesive societies. Social capital and societal cohesion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thing, and education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each. This article seeks to put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 and societal cohesion back in the center of the picture. We do this first through a critical review of som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which points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dividual-level analysis of what are fundamentally societal issues. Second, we outline some alternative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how education influences social cohesion in different societies,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aggregated cross-national data on skill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various indicators of social cohesion. The argument suggests some causal mechanisms for the social impacts of education that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that normally underpin arguments about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