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他这样问一位老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穷?你已经很富有了啊!"老人由衷地说。"这话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现  相似文献   

2.
某报有则报道说,一家摊主在卖馅饼时有两张馅饼落在了水泥地上,便迅速把饼拾起放在一旁,待一位老太太来到摊前,摊主叫道:“来,大娘,您要几个,我先给您拿,照顾老人嘛!”说完,摊主把刚才掉在地上的馅饼装好递给了老人。作者在末段写道:“真缺德呀!’我心里默念着。可是,周围的人个个目瞪口呆,谁也没有上前阻止。”——“周围的人”也许出于怯懦,可指责别人怯懦的作者自己为何只能“心里默念”呢?  相似文献   

3.
遥记在学校的时候,一位新闻前辈讲公开课,有一句话我始终不忘.他说:“记者谈新闻的作用,常用‘探寻事实真相’描述.但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些报道,就会警醒——事实不等于真相”.等到自己成为传媒人,这句话又隐隐浮现脑海.2009年,济南一媒体报道“七旬老人拾荒孝母”的新闻,大致是说一位外地到济南的七旬老人,靠拾荒养活自己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一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老人现年63岁,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叙的烈士张贵生姓名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税务干部还带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件。我们很快找到了张贵生。他说,他入伍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营九连,与李玉安、邢玉堂、井玉琢等人在同一个班。当时,我们觉察出“三营九连”,与魏巍所写的“三连”不相符。张贵生解释说:“九连在三营即第三连”。张贵生向我们详细讲叙了书常站战役(即松骨峰战役)战斗经过。我们看了张贵生头部,确有不少伤疤。在他的臀部有一个乌黑色深窝,他说是取弹片留下的“纪念”。初次采访,使我们增添了信心。采访组  相似文献   

5.
把好数字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报刊还是广播电视,失真的现象时常发生,其中数字失真的问题较为突出。记得有一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某乡搞好养老保险工作的稿子,稿中提到这个乡每月发给60岁以上的老人200元养老金。因此县此乡都较贫困,我便问作者这些钱是否每月都能及时给老人兑现,经过核实没有。这一问作者慌了神,吞吞吐吐地说:“我是从县里听别人说的,并没亲自到这个乡去采访,要不保险金就改成100元吧,这样更保险些。”还有一次,我收到了这样一篇通讯员来稿,稿件写一位农村青年通过自学掌握医术,悉心为乡亲们防病治病的事迹也较为突出。但感到不足的是,稿中主人翁自学的情况交待太少。为了补充这方面的材料,使主题更深刻,我接通了这位“老”通讯员的电话。当我提出问题后,他那边开口就说:“这还不好办,你就给他写上自学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吧!”说完又补充道:“你看这些行  相似文献   

6.
读了《出版工作》1983年第12期中的《老糊涂遭遇的小事情》一文,不禁使我忆起去年4月发生在我们门市部的一件事情: 有天上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同志来到我们柜,拣了一本人卫版《实用内科学》上册翻看着,接着又看看下册,满意地买下了。他一边付款一边对我说:“这部书我想买多时了,还常托人从外地带,可一直没能如愿,今天真是凑巧,终于在你们这里买到了!”说完,老人道谢走了可是,三天后,这位老人又来了。他一见着我就连声致歉。原来,老人的大儿子出差到外地刚回,也给他带回了这套书,因此想退掉三天前在我们这里买的那套书。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稿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新华社保定7日电】9月2日上午,在张家口市人民公园的一个绿林成蔭、百花齐放的地方,坐着一位戴着墨镜、面色红润,颚下留有近尺长银须的老人。一位人民解放军军官问他:“老大爷,你今年多大年纪啦!”老人刚要回答,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先队员,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孔低声说:“老爷爷今年一百一十九岁了,偏偏要说一百一十八岁,还迷信呢!”不巧,这些话全被老人听到了。“我是老迷信,你是小迷信。”老人一面说着,一面笑呵呵的把这位少先除员搂在怀里。这位老人叫张全。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带红领巾的小朋友说:“老爷爷走起路来可快啦,如  相似文献   

8.
先讲一个趣闻故事:说是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 “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 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  相似文献   

9.
报刊集萃     
智慧幽默《毒药》一次,邱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 “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邱吉尔笑着说“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 我就会把那杯咖啡喝下去。”《让路》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批评过他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08,(6):44-44
5月14日早上,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新市南昌社区办事处走来了一位有些佝偻的老人,他掏出了1000元现金和一张万元支票,表示要捐献给四川汶川受灾群众。老人说:“我看见地震中那些受灾的人,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我们都好比是哥哥、兄弟。  相似文献   

11.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我住地附近的公园,一位老人正在晨练。他身板直挺、步伐稳健,绕着园中弯弯的道路,足足地走了三四圈儿。然后就在空场上伸展腰肢,好像仍然不觉得疲劳。待他坐在长椅上休息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跟老者搭话:“大爷,您今年高寿啦?”老人听后,迟疑好久才回答,而且显得很不耐烦。年轻人走后,老人跟我说:“这会儿有些年轻人,简直不懂事,见人老是问这问那,不答理不好,答理真的不愿意。”按道理讲,这么问问也没啥,再说这个年轻人还蛮有礼貌,老人何必这么不高兴呢?当时我有点不解。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9,(20):5-5
据中央电视台,中国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于10月13日逝世.享年104岁。吕正操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老将军。他曾任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吕正操率部转投中国共产党。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吕正操老人说:“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一头青牛,走在西去的路上。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老人出西关时,一位叫喜的关令尹认出了他,对老人说:“子将隐,强为我著书。”大意是您别就这样离开我们,总得留点文字给后人呀!老人不得已,在关上住了一夜,留下了一篇五千言的著作,名曰《道德经》。  相似文献   

16.
报刊集萃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出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一种是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7.
遇难者多为老人3月13日,自卫队海军成员在福岛县附近海域救起了一位名叫新川博光的60岁老人,当时他正趴在一个屋顶的碎片上,漂浮在海面上。新川的家在福岛县南相马市,那里几乎被全部淹没。新川介绍,大地震后,他和妻子及时跑出去避难。最初的震动停止后,老两口  相似文献   

18.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9.
小蜜蜂在花丛中飞翔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里,我第一次到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访问。走进少儿阅览室,迎接我的是孩子们微笑的小脸,飘拂的红领巾和爽朗的笑声。室內,孩子们围坐一圈,室中有位年愈古稀的老人,正在有趣的讲述高尔基和鲁迅少年时代喜爱读书的故事,他也谈到自己的童年时代,由于家境贫穷,为了借阅一本小人书,他给一家有钱的孩子,瞌了三个响头。接着,他说:“如今你们的读书条件好多了,你们现在有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览室,你们的家庭、学校都有书,你们中间,有谁为了一本小人书而瞌过  相似文献   

20.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