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夹板舞又称“云阳板”,其起源可上溯到唐代的“拍板”。其表演从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有着一套基本形式。夹板舞内容和表现形式决定了其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适应性及地域民族性等特性。积极深入挖掘和开展夹板舞的研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晓霞 《考试周刊》2011,(86):37-38
天水夹板舞溯源需要从功能层面理解。夹板舞道具效法了伏羲的矩,女娲的规,夹板舞舞步模拟了八卦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李娟 《学子》2014,(17)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体育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并且逐渐实现了与中国元素的整合,为体育舞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下面本文将详细地探讨中国元素的具体内涵及其体育舞蹈的特点,并从服饰、音乐及其舞蹈动作这几个方面来具体的探讨中国元素对体育舞蹈表演舞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茶舞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尤其是赣南采茶舞最具代表性。想要在舞蹈表演和教学中对这种舞蹈形式产生全面的认识,必须要对其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产生全面的了解,从根本上对这种民间舞蹈产生深刻认识。因而,在本文研究中对赣南采茶舞的风格性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审美特征入手,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红舞”的研究非常欠缺,滞后于红色文化发展热潮,研究“红舞”的历史演进概况,发掘其不同时代的特性,在当前甚有必要。中国“红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鲜明特色,体现在:1919--1949年,以“革命救亡”为本色和主题的“红舞”启蒙和发展;1950--1965年,以“生产建设”为内涵和主流的“红舞”演进和突破;1966—1978年,强调“政治斗争”、“个人崇拜”的“红舞”样板化和异化;1979年至今,“复古”与“创新”冲荡交织的“红舞”新生和兴盛,把握“红舞”的发展概况和不同时代的美学特性,能为今天的“红舞”编创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创意。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蚂拐舞以蚂拐作为图腾崇拜,举行隆重祭祀行为的活动仅在广西出现。而人们对壮族舞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刘三姐的印象中,山歌甚于舞蹈,这种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正在慢慢消亡退色。为此,本文通过蚂拐舞的形成原因、舞蹈丰富内涵的研究,提出蚂拐舞是典型的壮族祭祀舞蹈表现形式;并从蚂拐舞的动律风格特征探究其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蚂拐舞以蚂拐作为图腾崇拜,举行隆重祭祀行为的活动仅在广西出现.而人们对壮族舞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刘三姐的印象中,山歌甚于舞蹈,这种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正在慢慢消亡退色.为此,本文通过蚂拐舞的形成原因、舞蹈丰富内涵的研究,提出蚂拐舞是典型的壮族祭祀舞蹈表现形式;并从蚂拐舞的动律风格特征探究其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肃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民乐县顶碗舞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民乐县顶碗舞的渊源、典雅蕴藉的表演特征及其浑厚的民俗文化意义,以期推动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歌曲演唱是作者、作品、表演者三位一体的声乐表演艺术.从一首歌曲来说,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创作了词、曲形象(作品形象),而表演者要在舞台上运用自己的身体(舍身上的乐器)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作品形象展现(角色),成为人们能够通过感知器官进行欣赏的作品音乐形象.这个角色具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性,别具一格的表演性,主导形象的音乐性,分层统一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1.
歌曲演唱是作者、作品、表演者三位一体的声乐表演艺术。从一首歌曲来说,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创作了词、曲形象(作品形象),而表演者要在舞台上运用自己的身体(含身上的乐器)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作品形象展现(角色),成为人们能够通过感知器官进行欣赏的作品音乐形象。这个角色具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性,别具一格的表演性,主导形象的音乐性,分层统一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2.
13.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拂尘的功能及演变、历史上的拂舞着手,追溯了拂舞的滥觞及拂舞这种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的展现方式。拂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拂尘的材质形态决定了拂舞的观赏性和实际舞蹈时的局限性。由于拂尘在各朝各代的形态的不同,我们在探讨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时就不可以仅仅拘泥于有"拂"这个字诞生的那时起。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其各自的发展演化过程,拂舞也不例外。笔者把拂舞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拂舞的原始形态阶段,即帗、旄、节之舞;二是拂舞的成型形态,即绳拂、马尾拂之舞;三是拂舞的变异阶段,即坐尾的发展;四是拂舞的雅乐时期,即拂舞形态定型后编入雅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拂尘的功能及演变、历史上的拂舞着手,追溯了拂舞的滥觞及拂舞这种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的展现方式。拂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拂尘的材质形态决定了拂舞的观赏性和实际舞蹈时的局限性。由于拂尘在各朝各代的形态的不同,我们在探讨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时就不可以仅仅拘泥于有"拂"这个字诞生的那时起。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其各自的发展演化过程,拂舞也不例外。笔者把拂舞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拂舞的原始形态阶段,即帗、旄、节之舞;二是拂舞的成型形态,即绳拂、马尾拂之舞;三是拂舞的变异阶段,即坐尾的发展;四是拂舞的雅乐时期,即拂舞形态定型后编入雅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舞蹈生态学的特征提取法等对福建莆仙地区麟山宫的“皂隶舞”进行真实客观记录,分析了其文化价值和当前的生存状态,提出政府和民间齐心协力通过更新传承方式等多种举措谋求“皂隶舞”艺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与其领域内技巧的丰富与革新息息相关,舞蹈艺术自然也无法例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其后,围绕明确分类特点、注重情感投入、夯实基本功、发挥艺术想象四个角度,提出了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表演正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合作能力为目的,被广大教师采用的英语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年级的增长,中低年段时"热闹非凡"英语课堂,变得越发安静起来。到了表演环节,课堂上出现了一大批害怕表演的"低头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翻转表演的方式,改善课堂"低头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韵”意味着人体运动中的动律,舞蹈者肢体的运动并不是单纯的物理运动,而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舞蹈者在运动中将气韵有机结合产生一种精神与物质想交融的美感特征,就能做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