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例简述] 字词教学已经进行,记叙的线索已经点明,课文已经读得很熟,课文教学进入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讨论本文的详略。 (详写“论”,略写“战”,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详写事物的因,略写事物的果;详写曹刿,略写庄公;详写鲁,略写齐。)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曹刿的人物性格。在讲析中形成如下板书: 课文故事曹刿曹刿内容情节活动性格开头……乃入见发生请求入见爱国热情(有德)  相似文献   

2.
刘洁  李荣芬 《江西教育》2007,(20):36-3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近丑小鸭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一起预习了课文.说说把课文读得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3.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次》某次比赛课节录 师:布鲁斯王子看到这一切,感动极了。他猛地跳了起来。(出示课文句子: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谁来读好这句话.要把布鲁斯王子的感动之情读出来。(生甲读句子,读得较流利)  相似文献   

5.
“读”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的却是极少数。究其原因.教师备课不备“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7.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还棒。你们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师:对,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呀,它已经越过了墙头。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9.
[案例]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其中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道:“我觉得这篇课文编得不好。”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11.
《放风筝》此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重点有两点: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蜒风筝。2.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辉 《中学教育》2007,(9):58-58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组第22课。[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并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进行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雾凇奇观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巧妙复习课文词语。有效辅助课后练习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雾凇》,请同学们读课题。(出示课后练习3的词语)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相似文献   

15.
确定单元复习课的复习重点教完“时光老人的礼物”“幸福是什么”“一幅僮锦”后,我检查了教学效果,发现儿童学习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1. 一般儿童读“时光老人的礼物”,只图读得快,读得熟,忽视读的表情性;2. 不少儿童还没有从作品的语言来领会形象,从形象来领会作品的基本思想;3. “一幅僮锦”一课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儿童对课文的主要情节还掌握得不牢固。  相似文献   

16.
《湖南教育》2004,(9):13-13
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学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执教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女老师。“孩子们,你能得几颗星? ”老师问。之前,孩子们自已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说:能认真读的得一颗星能认真读并能读得准确的得两颗星,读得又准确又流利的得三颗星。“三颗!”孩子们的回答很宏亮“请能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和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  相似文献   

19.
犤设计观念犦《画风》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教学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犤课前准备犦收集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造成的后果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2.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发散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重点指导“擦”的读音及“旗”、“擦”的写法。2.检查指导朗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  相似文献   

20.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文《诚实的孩子》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③自然段姑妈和孩子的对话的: 师:刚才胡晓鱼同学朗读了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回答姑妈的话。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1:两个“不是我”,他读得都一样了!应该不一样! (生1听出了这位同学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