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末,四川日报在收集、整理报纸史料中,发现了一九五○年十月三日胡耀邦同志给《川北日报》十位同志的亲笔信。省委和省委宣传部认为这是一份难得的重要文献,对当前的新闻工作以及整个宣传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请示作者同意,予以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2.
在我一生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中,有许多值得追亿、怀念、深思的往事,但记忆犹新、萦绕心头的,要算1965—1966年上半年胡耀邦同志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我任陕西日报总编辑时的历历情景。近日,人们追念耀邦同志,更激起我久久的沉思和眷念。 1965年1月中旬,胡耀邦同志在参加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的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会议即将结束时,从北京打电话给省委转告我说,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传达了毛主席论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段话,后来通称为“四个有所”,即:“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耀邦同志叮咛我:陕西日报也要像中国青年报那样,在报上发表按语,“组织大家写文章,学习讨论它两个月”。当我一想到耀邦同志历来关心报纸,如今又亲自指点,我心头“热”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7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翰笙同志就《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的出版发行问题,给胡耀邦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三中全会以后,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继续编辑出版《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商务印书馆聘请我为《外国历史小丛  相似文献   

4.
在我一生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中,有许多值得追亿、怀念、深思的往事,但记忆犹新、萦绕心头的,要算1965—1966年上半年胡耀邦同志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我任陕西日报总编辑时的历历情景。近日,人们追念耀邦同志,更激起我久久的沉思和眷念。1965年1月中旬,胡耀邦同志在参加党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内外的一些出版物对《中国青年》杂志1978年复刊的情形多有披露,或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令人难窥全貌。为真实反映《中国青年》当年复刊的真实情况,该刊第9期刊发了《20年前的一次交锋》,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详细披露。《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6.
颜林 《四川档案》2006,(2):27-28
胡耀邦同志作风平易近人,深入群众,堪称楷模。他十分关心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深入贫困山区调查研究。1983年12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莅临“酒城泸州”视察。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党委约我写篇胡耀邦同志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期间的回忆文章,盛情难却,便写了这篇短文,他们说,此文准备收在他们编写的《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一书中。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四人帮”正在全国猖獗一时时,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他在科学院主持工作的时间不长,我作为采访这个部门的记者,有幸和他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我和他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那种正直的为人,绝不向“四人帮”妥协的气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上任不久,便着手主持“汇报提纲”的撰写工作。当时,…  相似文献   

8.
1984年12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行,顶着阵阵刺骨的寒风,冒着绵绵的冬雪,不顾连日来的劳累和汽车在泥泞的乡间公路上的颠簸,驱车赶到浠水视察,这也是胡总书记鄂东之行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的杂志。自1923年创刊以来,她始终是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纪录,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成长。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正在竭力探索新时期办刊的规律,着力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上,特别在切入现实生活、依靠青年、服务读者上下了些功夫,也收到一定的实效。在青年报刊如何面对青年读者的问题上,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8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胡耀邦同志在杭州谢家花园,接见了浙江省的一些领导干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接见,(见照片。左二为当时杭州市委书记陈安羽,左四为当时浙江省委书记铁瑛。)耀邦此来是考察农村工作,到了许多地方。他对浙江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形甚为满意。他还特意和我们一起看了新到的反映农村新情况的电影《喜盈门》。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非常关心出版工作,做过很多批示和指示.仅从我亲历的一些片段,就可以看出,耀邦同志是多么牵挂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 努力做好词典的编纂工作 1979年5月15日,国家出版局代局长兼《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组长陈翰伯同志,写信给中央宣传部并报耀邦同志,汇报《汉语大词典》从1975年上马以来的进展情况和当前碰到的困难.信中说,由于参加编写工作的编纂人员涉及五省一市(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共19所高等院校,过于分散,没有一个省市牵头为主,没有一个常设机构,以致工作困难很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计划将有落空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1月23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我党领导人第一次出访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我国党和政府在对外关系中对日本的重视。胡耀邦同志在访问中同日本的朝野人士,特别是青年广泛接触,到了从北海道至长崎的广大地区,实现了谋求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的预期目的。这次访问奠定了开创中日友好新世纪的基础,对中日友好关系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步越 《陕西档案》2012,(3):52+11-52,11,53
安康市档案局报经国家档案局批准,编了一本“内部资料”,名为《胡耀邦在安康》,2011年10月刊行。耀邦的大儿子胡德平看后,觉得很好。填补了胡耀邦研究中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中,《中国青年》被诬蔑为“黑刊物”,“罪状”之一是说,中国青年编辑部办刊依靠“老名专”而不依靠青年群众,走的是“资产阶级办刊路线”。所谓“老名专”,指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理论、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各条战线的著名专家、学者。在经过拨乱反正后的今天来看,这条“罪状”应当说是“莫须有”,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中旬,我到成都、重庆等地采访.《四川日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收集整理报纸史料中,发现了胡耀邦同志于1950年10月3日写给《川北日报》的亲笔信,并已征得作者同意,即将在四川记者防会和《四川日报》主办的《新闻界》第二期发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19.
1922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杂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刊在上海秘密出版了.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毛泽东对它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和关注.20年代,毛泽东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理论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修改后就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犹如一声响雷,炸醒了沉睡的中国和迷茫的青年.其后,他的又一著名篇章《青年运动的方向》也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首发.  相似文献   

20.
思想文化界的人士常说,一个刊物的面目,往往是编辑者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我也觉得,《中国青年》成为青年爱不释手的刊物,有良好的风貌,确与邢方群同志的思想品格大有关系。1963年3月初出版的《中国青年》是《雷锋专辑》,这个专辑首刊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它向一声春雷震撼了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