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婷 《新闻知识》2006,(3):77-78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是7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早期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等制度语境下进行研究;至上个世纪90年代,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用文化的话语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他否定了现代  相似文献   

2.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是70 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早期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 注重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 认为西方媒介对第三世界的“文化输出”具有侵略和控制等负面的影响, 是二次大战后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发展的新形式。80 年代后, 传播研究者对“媒介帝国主义”影响过程中内外因素的作用, 以及西方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推动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90 年代以来, 有关“全球化”与传播霸权的讨论, 使早期“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宏观性的批判研究取向, 再度引起传播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对于“媒介帝国主义”的考量, 也已超越媒介与大众传播的领域, 是世界各国面对新的世界格局与“全球化”的挑战,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探寻21 世纪的国际战略和竞争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数人认为是麦克卢汉首次提出了全球化媒介的概念,但实际上麦克卢汉在1960年《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中仅仅提出“地球村”一语,始终没有预见全球化媒介——初级网络和全真网络的诞生。如果跨越麦克卢汉的预言,会发现全球化媒介早在17世纪就开始起程,经历跨国办报、环球广播,到20世纪90年代初级网络的出现,人类正在走向全真智能网时代。到21世纪中期,人类将进入智能媒介的生活环境,为全球共同体的形成创造精神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东方学视角下的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以他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序幕,被后人称之为研究媒介帝国主义的先驱.①在这本著述中,席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但他对“传播优势”问题的最初阐释,蕴涵了许多批判西方(主要是美国)传媒的思想.席勒认为,美国的传播势力凌驾全球,是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结合的产物,美国的大众传播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延伸.②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鲍依巴瑞认为,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起步较晚.且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上网”成了当今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结构的重塑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英帝国主义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很少有人知道19世纪中叶,中英还打过一场“樟脑战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英尼斯研究了美国《权利法案》保障下的“出版自由”,指出印刷媒介的空间偏向促进了美国获取空间霸权的倾向,提出了对媒介帝国主义的批判,并启示人们对印刷媒介的局限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8.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谢立文 《现代传播》2004,(6):116-118
阿多诺认为“大众媒介”这个词是专门用于文化产业的。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的确立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 ,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魔力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是如此地不可分割 ,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是如此地可以互为替代 ,所以在我们考虑我国电视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运作时 ,决不应该割裂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二位一体的情结 ,而应该深入下去 ,探究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那种缔造奇迹的“场”的效应。1 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经营空间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地方广电集团的《章程》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以广电…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11.
一、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中国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时,有鉴于电影和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商业驱动下制作生产“低水平”的媒介信息产品,对社会造成精神追求误导,对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在研究工作中,他们明确地反对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极力主张对社会成员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让其获得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能自觉地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借助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普遍意义的研究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西方媒介史时可以发现,从16世纪到17世纪,荷兰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而且,关于荷兰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历史现象: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当日本闭关锁国时,为何仅向荷兰打开了大门,许多荷兰出版物被翻译成日语,以至于西方的学问在日本被称为兰学?  相似文献   

13.
解读《21世纪经济报道》--谈新财经类报纸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媒介领域异常活跃的一年。中国加入WTO和上海的APEC会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各大媒介中掀起了“经济报道” 的高潮;股市震荡、电信重组等话题又几度让媒介渲染得沸沸扬扬。主题不断,好戏连台,这一年,媒介竞争的热点从娱乐转向了财经。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下,原有的财经类报纸开始复苏,一批以周报为主的新财经类报纸应运而生。《21世纪经济报道》与《经济观察报》各据南北,迅速崛起,与《中国经营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显示出向主流财经媒体发展的气势。 创刊于2001年1月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隶属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是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财经类周报。一年多时间发行量已达20多万份,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本文将从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的成功所在,并探讨新财经类报纸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尤以广播媒介为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广播媒介就开始频率专业化的探索,从中央到各地方广播电台开设了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等频率,这对广播媒介冲破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大而全”的一台统天下的媒介市场格局,实现受众细分,加快广播媒介的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和媒介市场发  相似文献   

15.
媒介化理论是21世纪的新兴课题,以北欧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媒介研究学者开始从“媒介研究”转向“媒介化研究”,形成了“媒介化学派”.媒介化研究最早出现在政治领域,媒介化一词第一次出现在瑞典媒介学家Asp (1996)对瑞典选举中媒介权力与影响的研究中.当前学界更多将mediatization翻译为“媒介化”,而mediation则翻译为“中介”或“中介化”.  相似文献   

16.
白燕燕 《新闻窗》2012,(4):85-86
一、“风险社会”与“媒介化风险”“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于1986年出版的德文版《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贝克认为,虽然人类社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各种风险,但自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步入后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才进入“社会风险”——由社会原因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崔秋丽 《新闻窗》2009,(1):80-81
“媒介生态”一词最早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印年代提出,而将其作为一个概念正式提出的则是纽约大学的尼尔·M·波兹曼。媒介生态“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个构成要素、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亚菲 《新闻世界》2011,(7):219-220
《娱乐至死》是美国著名媒介生态学家尼尔.伯兹曼针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文化写出的批评著作,1985年初次发行。此书从媒介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介绍,分析印刷术和电视对于各时代人物精神状态的塑造。19世纪的美国处于印刷机的统治下,当时的人们都拥有“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白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相似文献   

19.
让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新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文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席卷全球,传媒领域也展开了一场以媒介融合为主旋律的巨大变革。作为当前中国电视媒介领头羊的湖南广电在这股史无前例的融合浪潮之下,毫无疑问地充当了弄潮儿的角色。近年来,其先是结盟淘宝网,后又联姻“青海卫视”,一系列新动向无不预示着这艘传媒巨轮正在向新一轮电视产业改革启航。那么,在应对媒介融合这一重大发展契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