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伯夷     
鲍亚民 《学语文》2005,(9):28-29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日:“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下,汞是所有金属中唯一圣液态的金属,它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能溶解许多金属.如销、钾、银、金、锌、镉、锡、铅等,生成汞齐.汞与一种或几种金属形成汞齐时,由于其它金属含量的不同,生成的汞齐状态也不一样,其它金属含量较少时为液体,较多时为糊状,含汞量少到一定程度时,则为固体.汞齐有两类:一类是天然汞齐,另一类是人工汞齐.天然汞齐主要有银汞齐和金汞齐.银汞齐含银量自27.5%-95.8%不等.具有Ag2Hg3、乃至Ag36Hg的化学式组成·天然产的金汞齐,含金量在39%-42.6%之间,比重为13.75-14.1,主要产干德…  相似文献   

3.
你对英语挺爱好,就是单词记不牢。 其实你也别苦恼,单词巧记有十招: ①及时记忆法 记单词,要“四到”:耳嘴眼手齐开炮, 听说读写不能少,印象深刻记得牢。  相似文献   

4.
迷宫采购     
要开学了,贝贝需要2支铅笔,1块橡皮,3本英文本,4本笔记本,1把尺子,2支钢笔。请你帮她选择一条不交叉的路线买齐所需文具,并且所有花费不能超过20元哦。  相似文献   

5.
苗会 《吉林教育》2004,(6):44-44
常言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在学生中也亦如此。学生无论从家庭环境,思想意识,接受能力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实际,因人而宜、因事而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我们的动物朋友们带来了种种不幸。但远在非洲肯尼亚印度洋沿岸的那一只离群的1岁小河马“欧文”,却不幸中有万幸:它不仅遇上了好心而尽职的森林管理员,更遇到了蒙巴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中的百岁巨龟“姆齐”。“姆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欧文”,小“欧文”也像孩子一样同老“姆齐”亲密无间。这真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新童话。  相似文献   

7.
饮食与气节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2日,在佳木斯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位中等身材的老师作的发言,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就是佳木斯市第三中学校长齐松江。心系教师无私奉献1997年5月21日,一个柳絮纷飞的日子,齐松江受佳木斯市教委党组织的委托,毅然肩负起了市第三中学校长的重任。上任伊始,他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流工作,向上级党组织递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用无私做奠基石,权威才会像丰碑一样耸立。”齐松江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为教师们树立了一个公而忘私的典范,令教师们称赞钦佩。原来第三中学有一台新的“捷…  相似文献   

9.
徽州歌谣在体裁样式方面较之吴歌要单调些,仍体现出了多样化的风格,短歌中有“齐言体”“杂言体”“齐杂结合体”套头中有“重复式”“数字式”“铺陈式”,其语言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应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体现了精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  相似文献   

11.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 ,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 ,为可怜的小自齐 ,也为我们困难重重的山区教育。作者熊永清是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委的一名干部 ,他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 :“陈自齐的遭遇和境况确实令人揪心 ,为此 ,我写了这个稿子。我并非为了稿费 ,我只是想通过它为小自齐带来点什么。”3月30日 ,熊永清打来电话说 ,前两天小自齐的妈妈去世了 ,乡政府帮他们办理了母亲的丧事。12岁的小自齐和他的两个姐姐成了孤儿。小自齐只是许许多多因种种困难而失学的孩子的一个缩影。面对这些失学孩子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 ,我想 ,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应该想一想 :“孩子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  相似文献   

12.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13.
也话清高     
“清高”一词,意义有些空灵,不好诠释。有以“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者,有以“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或“指人孤高,不合群”者。我以为清高至少应有品质清纯、不慕荣利、才识高远、孤傲不群等几个方面的含义。综合看来,不同人物,清高的境界各不相同。一生坚守清操,面对荣利,从不曾犹豫,这是纯正的清高,是清高的最佳境界。上古时期,虞舜要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觉得有污清洁,赶快到河边去洗耳。这样的人,就是打死他,强逼他去做坏事,也断会宁死不从的。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想把王位传给幼子叔齐,叔齐却坚决要让给大哥伯夷,谁知伯夷也…  相似文献   

14.
摩腹养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译的《易筋经》就记有摩腹三法。在唐代,享年102岁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说:“食毕当散步,数里来回行,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南宋大诗人陆放翁有多种养生之法,其中之一是“一日要摩腹数次”。他不仅饭后放下碗筷便摩腹,而且常常边散步边摩腹,因此尽管他一生坎坷,仍享高龄85岁。  相似文献   

15.
一、古助读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日:“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耶?”  相似文献   

16.
螳臂当车     
用喃.口..口口尸!.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庄公坐着车子去打猎。,....口尸2.途中,齐庄公叫车夫停车休息,忽然看见车子前面有一只小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似乎想阻档车子前进。.,勺.口.,尸3.齐庄公问身边的侍卫:“这是什么虫子?”傲事不自份力成挑祖不可扰推的吸大力t  相似文献   

17.
京剧的戏感     
京剧大师齐如山先生说,京剧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好像是说京剧是歌舞剧似的。但京剧如果真的属于歌舞剧.齐大师的这句话也就等于赘言了。正因为京剧的本质不是歌舞剧。齐大师的这句话才成为描述京剧特征的一句名言。我们知道,京剧的剧情几乎全以历史故事为蓝本,但演员的动作和对话无一不经过转形.而产生与真实人生情境脱节的效果,进一步夸张地造成虚拟的感觉,这就达成了京剧的“戏感”。“有声皆歌,无动不舞”就是京剧戏感的所在,我们在此只谈“无动不舞”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齐”字不该去掉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公输》一文:“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起于鲁,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文章下面的注释说:“齐行:疾行。(据《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补)”从意思上我们也能看出:“齐”字强调了墨子听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己成,并且将要用它攻打宋国之后,尽快去劝阻公输盘的急切心情。如果丢掉“齐”字,就不能体现出墨子途中行程之速。  相似文献   

19.
怎样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问题。从认识的角度看,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体现为学生学习效果好,教师教学效率高,教学活动有长远效益。高效的地理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收获了一节课的知识技能,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并且也要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进步,使地理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一、课前曲———备课备足备细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材料齐不齐?学生知不知?方法新不新?关于材料齐不齐,是指备课资源要充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关注媒体信息,注意教材的空白点,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江水"。在课堂中,虽然不需要把所有相关信息都给学生,但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够使课堂增  相似文献   

20.
(一)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户信日:“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分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付日。“仆委。c归计,愿足下匆辞。”广武君日。“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得。故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