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技》,历年均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可谓家喻户晓。该文作者林嗣环籍贯的定论,却长期莫衷一是。九义初中《语文》第三册,福建教育出版社《新编中学文言文注释》,都称林嗣环为“清朝福建晋江人”。“沿海版”《语文》教材则认定他为“福建晋江市人”。全国其它地区教材,注解时同样语焉不详。经福建安溪县文博馆及林松茂先生的努力,最近在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牛眠山(御屏山)麓,已发掘出林嗣环墓葬。这长达半个世纪的籍隶迷团,终于水落石出,形成定论。林嗣环籍贯为安溪县赤岭村后▽。根据有五:一、墓葬发掘出的碑文镌刻有“先达进…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论”的读音和意义《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专、中学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其中的内容。如《大学语文》中的《论语十则》、中师语文中的《论语七则》、中学语文中的《论语六则》等。但是,这些教材对《论语》的“论”字都未作注音和解释。因此,一般人都把“论”读作lhn,作“论述”解释。实际上,《论语》的“论”的正确读音是inn,是编纂的意思。“论”的繁体字是“偏”,“输”的古字为“命”,会意字,从““”从“。”。‘一是古“集”字,“命”即“册”,把零散的言论汇集成册谓之“命”…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搞教材大改革的设想和试验,有四所中学和省语文教材改革设计小组.《福建教育》第八期刊登程力夫同志撰写的文章,分别对各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谢世涯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教材。由于“语文科”...  相似文献   

5.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科书编者只是在第三学段中安排了3篇文言文的课文,分别是第十册的《杨氏之子》、第十一册的《伯牙绝弦》和第-f‘二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相对于现代文的出现频率,教材中这些文言文的数量是很少的,但是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文言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并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春季下发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书目《傅雷家书》更换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教材调整属于教材建设的范畴,“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统编语文教材更是如此。国家事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教材建设的层面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意味着入选教材的文本要经得起思想内容和作者为人的双重检视。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人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该活动就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船长》和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复旦中学,一群高中生在自选名篇佳作,编辑《高中文化专题读本》。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传统的教材一直被片面地理解为“权威”或者“工具”,而老师和学生始终扮演着“教”和“学”的角色,双方得不到互动,教材也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指导学生自编读本的是拥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  相似文献   

9.
胡桓 《小学语文》2007,(12):4-6
初知梁衡,缘于中学时读的课文《晋祠》。后来,了解到他的文章竞有六十多篇次被选人语文教材或教学阅读用书,其中,《跨越百年的美丽》被多个版本小语、中语、师范教材的编者纳入“彀”中。梁衡,与语文教材竞有如此的缘分!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教育部初审通过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即: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实验教材。三种版本的“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于同年秋季进入实验区以来,  相似文献   

11.
詹丹 《语文学习》2020,(1):59-62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是传统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如1987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和1993年版的九年义务制《语文》课本[1],都选了这两则寓言,只有《穿井得一人》是统编教材新选入的。  相似文献   

12.
一、偏差(一)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基本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是学习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与中学的《语文》教材内容明显相同,所选用的范文也基本一样。绝大部分的中职生毕业后最大的愿望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写作而言,他们只要重点学会应用文的写作就行了,因此中职《语文》教材中花大量的篇幅介绍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的写作知识、进行范文分析学习是不切合中职生的具体实际的。(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扮演着“庖丁”的角色,总是把一篇好端端形质兼美的文章肢…  相似文献   

13.
林藩(1958-),男,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现任福建教育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兼任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伦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西方哲学史》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发表了《论道德范畴的特殊意义》、《论青年学生人生观形成的示范环境》、《论思想政治课发展性教学》等数十篇论文;编著《思想政治课发展性教育》和《教育伦理学》;参编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及我院《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简史》等五本教材。承担教育部“十五”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福建省教育学会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课题;承担“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等多项校级课题。是校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精品课程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精品课程负责人。所参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项目,获福建省2005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参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被评为福建省2004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所参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14.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5.
中学、中师的语文课本都把元曲《高祖还乡》作为必修课文选入。但教材的注释有几处很值得商榷。(一)[社长排门告示]……社,古代地方区域的单位,或以二十五家为一社,或以六方里的地方为一社,社长相当于村长。按周制,说以二十五家为一社,对。但是说“以六方里的地方为一社”,则不对了。《周礼》:“方六里为社。”《管子·乘马》也说:“方六里,名  相似文献   

16.
高培权先生发表于《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上的《“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教学法名实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是仿照国外的师范教育体制设置的。本世纪初开办学堂,单设语文(初名词章、后称国文、国语)科,语文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有的学校叫它“教材教法”,所见到的教材则多称《×××教学法》。教学法这个名称,实际是“进口”的,就在八十年代的译著中,还可以看到综合性的《中学教学法》(美L.H.克拉克等著,赵宝恒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语文教学法的名称,国内沿袭已久,而国外又似乎至今未改,原因就在人们曾赋予它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月刊》2013年第七期“语文观察”栏目刊登了深圳市田东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组文章。田东中学把阮语》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编写了《论语分主题读本》一书,作为校本教材在初一、初二年级中开展活动。他们依托《论语》这本书,“走进经典,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李根芹 《文教资料》2005,(23):164-165
《师说》和《劝学》都是古文名篇,由于其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使其成为古代文学文选及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笔者以为,现行的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中对《师说》的一处标点和对《劝学》中“参”的注释有误。分述如下:一、《师说》中的一处标点值得商榷《师说》中有一段文字,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都作如下标点,本人觉得值得商榷: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按以上的标点方法,是把“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都当成是笑话别人的那些人的答语。这样理解于…  相似文献   

20.
李春雨 《现代语文》2009,(9):145-146
语文教材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站在不同立足点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一期高中版在“教材研究”板块中转载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研究“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文章,其一为徐林祥的《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新探索》,从宏观角度肯定了“苏教版”编排中的一些创新性探索:其二为孟凡军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则从微观角度对“苏教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很难评价两者孰是孰非,但其背后所呈现出来的关于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