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言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u”)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  相似文献   

2.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拐IJ”,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甭(beng)”是“不(bu)”和“用(yong)”的合音“咱(zan)轻声)”是“早(zao)”和“晚(wan)”的合音。它们是“合音兼词”。“别(bie)”却不是“不(bu)”和“…  相似文献   

3.
谈兼词     
在古汉语的虚词中,有一些字兼有两种不同词性的职能和意义,我们称这种字叫“兼词”。兼词根据语音原理的判断,可分合音兼词和非合音兼词两种。现在举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兼词来说明它。一、合音兼词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一般用于句中。例如:  相似文献   

4.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别”,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6.
高中第二册《学习文言虚词应当注意的几点》:“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教材列“诸、旃、盍、叵”4个兼词,义项明晰不难识别。较难识别的倒是短文没有涉及的兼词“焉”。“焉”位于句末,有语气词、代词、兼词三种  相似文献   

7.
朱安义 《语文知识》2004,(11):17-18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只是一个字,却表示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个字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因而称为兼词。同时,这个字的读音又是这两个词的合音,一般是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的拼合,因此又称为合音词。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合音兼义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8.
有的合体字,就是合音字。如“甭”(béng)就是“不用”的合音。“为汉家除残去秽”的“秽”(buì)(《赤壁之战》),“指点江山如赪”的“赪”(chéng )(《过小孤山大孤山》)。也是合体合音字。大体说来,一些合体合音字的音是按反切原理读出。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的声母相同,反  相似文献   

9.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10.
“同志”作为社会性的称呼语在从古到今的演变中,结构和意义都经历了很显著的变化。 (一)结构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志”在古代曾作为两个单音词构成一个双音节动词性短语。例如:  相似文献   

11.
合音词就是指把两个相连的单音节词的读音拼合成为一个音节的词,又叫合音字.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有三十多个,可划分为有音有字类和有音无字类.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同它们所代表的词语或短语基本相同.着重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通过建立音系表达式探讨其形成.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玩代汉语以双音词、多音词为主,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已经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了,其中有些词的使用频率又较高,这样,在古文翻译中容易将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从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使用频率愈高愈容易产生误解,如: 杜甫的《兵车行》:“禾生垅亩无东西。”这里的“东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当“物品”讲。按此理解,很容易将杜甫的诗句误译成“田地里什么都不长,一片荒芜”。实际上,杜甫诗句的“东西”是两个单音词,即表示方位的“东”与“西”。杜甫诗句的意思是禾苗…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天镇方言中的合音词有22个,本文从语音规律、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当地合音词做出了详细分类,探索合音词的来源,同时,分析其合音前后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一字一个音节,是汉字的特点。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现象:一个音节是两个字的合音,或两个字复合为一个音节。前一种现象称为“合音兼词”,后一种现象称为“复音单字”。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  相似文献   

16.
"兼词"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兼词,我们可以从词义和读音两个方面去理解。从词义上说,兼词的词义是两个词的词义的组合:从语音角度看,兼词基本是合音字,即其读音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授的方便,并不十分强调“字”和“词”的区别。这是由于古汉语单音词较多,而汉字是一种表意的音节文字这两个原因决定的。但是,不强调“字”“词”的区分,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就在这个  相似文献   

18.
自来人们多从意义的角度辨析词汇的同义关系,而从语音的角度去分析词汇的同义关系则常为人们忽略,或则语焉不详.但是,从词汇的构成,词义的训释,同源词的追溯,乃至修辞的研究诸方面看,从语言的物质外壳深入到语义分析,乃是大可开拓的领域。按传统说法,“之乎”合音为“诸”,“不律”合音为“笔”,似乎这两个例子只  相似文献   

19.
合音词“诸”,虽然是常见的文言虚词,但由于它的结构特殊,所表达的内容较复杂,往往影响初读者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因而探讨一下它的特点和翻译规则,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不无益处的。合音词“诸”,就语音而论,它代表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描写“些”“些儿”“一些(儿)”这三个词在《元曲选》宾白中的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同时比较其异同。“些”具有构成词语和作句法成分的功能;当其充当定语,宾语时,表事物的不定量,作补语时,表动作的量或性状的比较程度,有时兼有表祈使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