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一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课“思考和练习”二是这样的:“本文用了哪些比喻、格言和成语?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笔者以为这一提法使成语、格言、比喻相互对立起来,彼此毫无关联,有必要对三者关系作一辨析。先谈成语和格言的关系。查<辞海》,成语的定义是:“熟语的一种。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格言的定义是:“可为法式的言语,常指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满招损,谦受益’。  相似文献   

2.
(一)从内容上看,单句的意义是单一的。紧缩句的意义是复合的。例如: 1.爱国从小就聪明。(用主谓结构句单一地说明“爱国聪明”。)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句读之不知”不是主谓结构,而是宾语前置结构 首先,我来谈“句读之不知”不是主谓结构的原因: “之”字插入句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主谓结构短语,一般有三种情况: (-)主谓结构短语中的动词谓语带有宾语。如: 1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相似文献   

4.
潘嘉静同志在《汉语修辞常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谈到“注意成语的写法”这一问题的时候指出:“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因为它的某些字,常常有同音字或义近字,容易写错,所以为了写得正确无误,就必须下苦功夫记牢.如:再接再励——不能把‘励’马成‘厉’.按部就班——不能把‘部’写成‘步’.”(以下例略——引者)(见原书第40页)这里,“再接再励——不能把‘励’写成‘厉’”的提法果真是“正确无误”的吗?  相似文献   

5.
猜成语     
,兮用专生切(打一成语勺座f豫屯 叮搜』之魂业生,‘节哥竺几艺一二二(打一成语铭皇娜铆’十女尘辞稗‘仁干阶姆旁’乙纷如淞可’I :幸易会毒《影举纂》猜成语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许多古汉语著作都谈到“主谓结构加‘之’字”的问题,认为这是古汉语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也谈到这个问题。高中第一册中《师说》一课的“思考和练习”说:“之”“用在主谓关系中,表明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  相似文献   

8.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9.
一、引用名言,激发兴趣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师说》一文,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从师求学上有个成语叫‘能者为师’: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今天学习的《师说》一文,作者就引用了这句名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主张‘能者为师’呢?作者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希望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应该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10.
龙龙说:“由‘三’构成的成语有许多。我发现这个‘三’字在不同的成语里,意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成语中的‘三’,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正> 者,是一个代词。主谓者式,是表现‘者’的指代功能的基本格式。‘者’和‘所’一样,指代的都是由主谓结构充当修饰语的名词性偏正式里的中心词。但是,‘所’指代的是动作的对象(受事)、而‘者’指代的则是动作(以及性状、处所、数量等)的主体(施事)。因此,在主谓者式中,‘者’就是复指前面的‘主’,它可以指代人、物、事,相当于‘之人、之事’等,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兼语。尽管,为适应白话的习惯和行文的简捷,译成白话时,往往将‘人、事’等词省略,形式上跟的字结构相似,但是,文言的‘者’不等于白话的‘的’。  相似文献   

12.
成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一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因此,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各项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东西替换。对有些成语,还须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下面对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逐一作出例释。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没有话说。如:“特务们哑口无言了。”(《挺进报》)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与“张口结舌”“默默无言”“理屈词穷”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13.
语文第三册课本第54页“语法·句子的主干”中指出:划分句子主干“碰到中心语前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当然,这一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是正确的,如:  相似文献   

14.
最近《报刊文摘》843期用《高考语文试题引出的话》为题,摘转了舒任在7月28日《今晚报》撰写的一篇文章: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小题,要求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1)它出之石,____;(2)工欲善其事,____;(3)____,勿施于人;(4)____,以及人之老;(5)桃李不言,____。笔者参加阅卷,抽查了120份试卷,全对者仅8份;答对一个者29份;全错(含没答)者70份,占58%。例如(1)句下填:‘可以造屋’、‘它海之水’、‘不得搬动’等;(2)句下填‘必先处心积虑’、‘修其果’、‘先能其能’、‘必先明察’等;(5)句下填‘以人代之’、‘无以  相似文献   

15.
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我也愣住了。这可是我事先根本没想过的问题。我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张楚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各小组的同学想想准备怎么办。”生:查字典,查资料。(教室里热火朝天,各小组争先恐后翻阅《成语字典》…  相似文献   

16.
生肖说成语     
军军和梅梅两姐弟好竞赛,这不,一天放学回家时,军军向姐姐梅梅提出“了用生肖说成语”的比赛建议。梅梅赞同了,并说:“好,军军,你先说。”8岁的军军说话像放鞭炮,又响又脆:“我是属龙的,成语有‘龙飞凤舞’‘画龙点睛’‘车水马龙’‘叶公好龙’‘来龙去脉’‘藏龙卧虎’‘群龙无首’‘老态龙钟’‘龙吟虎啸’‘生龙活虎’……”  相似文献   

17.
<正>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  相似文献   

18.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是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紧缩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这个成语是比较常用的,它的意思也是确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汉语成语词典》的注释是:“‘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这个词的本意究竟指的是什么?还得放到原文中去考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相似文献   

19.
相反相成:国共两党关系历史透视相云霞毛泽东常用“相反相成”这句成语概括事物的矛盾性以及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结,他指出:“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住。‘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  相似文献   

20.
<正>我曾经听过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讲得不错,但她讲到一个人要有志气时,板书出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有学生提问:"‘子罕’是什么意思?为何写了‘论语’还要写‘子罕’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论语’是书名,‘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孔子有很多贤弟子都带‘子’字,如子路、子贡、子张、子游等等。‘子罕’也是《论语》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样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