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负责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的人,统称为“师保”,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怀。而“师”家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有‘父师”之称。“父师”、“师果”担负着教导和培养奴案主贵族子弟的责任,以自己的德、学作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师”的初义。西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杨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冷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模、范本义都指铸物的模子、模型。扬雄在这里说“师”对教育对象起着一种“铸”的作用,学生是按教师的样子铸就的。杨雄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  相似文献   

2.
“师”无疑是韩愈《师说》中的最核心的概念,文章一开始就给“师”下了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者在文中给“师”确定了一个特有的内涵,这似乎是明白无误的。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师说》这一篇文章中,“师”这一概念的内涵却是有变化的。人们都注意到韩愈所说之“道”指的是儒家思想,是孔孟之道,而非别的,却忽略了“师”也应有其特定的内涵。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既然“道”是如是所指,那么“师”当然也就是指传授孔孟之道的师了。进而,所谓“受业解惑”也应当都是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了。可是从第1段的内容来看,这样的理解又是…  相似文献   

3.
趣味识字谈     
学习“菌”、“苗”师:同学们,这里有兄弟俩(板书“菌”、“苗”)老师都认不出他们了,怎么办呢?哪个小朋友来帮帮忙?生:这两个字下边不一样。师:要是把这两个字编成口诀,应该怎么编呢?师:(边指“菌”字)田里种水稻,田外长青草,当然容易长“菌”。(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案例] 新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很多种类的鱼(《鱼》是辽海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材),让学生辨认。学生热情高涨:“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鱼、金鱼。”师:“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生抢着回答:“带鱼、黄花鱼、金枪鱼、武昌鱼、海豚、鲸鱼……”师:“人们为什么把这么多从表面看来有差异的动物都叫鱼,而不叫它们鸽子、小兔呢?”生:“它们是一类,我想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师:“它们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生:“我们没探讨过。”师:“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吗?”“想!”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师:“…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诗句。生读:《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诗句中都有“山”。师:不错,都写到山,而且山的前后都有一个“空”字。这位喜用“空山”意象的诗人就是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有“空山”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看看他又为我们创造了怎样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师说》是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的核心概念如“师”、“道”、“师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广义的“道”指的是一切规律、学问、知识、特长;而狭义的“道”则专指儒家思想;“师”有“儒家之师”和“技艺之师”的含义;“师道”有“为师之道”之解。  相似文献   

7.
师:“听说你们很喜欢上自然课。我出个题目考考你们。” 师:(举起一带叶的杨树枝条)“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生:“杨树叶子。” 师:“下面的问题可能难一点了。” “这树叶和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树叶和人都要呼吸空气。”  相似文献   

8.
课堂回放 《猫》教学实录(节选) 一、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师:同是小猫,在“我”和家人看来却有天壤之别,接下来请男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一、第二只小猫的内容,女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三只小猫的内容,并说说文中“我”和家人对它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我”和家人对它们的感情有何不同. (生读并勾画相关内容,师巡视并俯身轻声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答案了.男生先来. 生:第一只小猫我们叫它“相伴的小侣”,活着的时候,它让“我”感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看得出我们都很喜欢它;病死后,“我”感到“一丝酸辛”.  相似文献   

9.
“师”的名称,在“三代”(夏、商、周)就有了,当时负责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的人,统称之为“师保”(《尚书·太甲中》),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任。而“师”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父师”之称(《殷契》五·八)“父师”、“师保”担负着教导和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的责任,以自己的德、学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是“师”的初义。  相似文献   

10.
“师”的名称,在“三代”(夏、商、周)就有了,当时负责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的人,统称之为“师保”(《尚书·太甲中》),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任。而“师”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父师”之称(《股契》五·八)“父师”、“师保”担负着教导和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的责任,以自已的德、学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是“师”的初义。  相似文献   

11.
师 :下面我们学第五自然段 ,首先我读一遍 ,大家看我读得怎么样。(教师读 ,有意不读出重音和语调。)师 :我读得好不好 ?生 :好 !师 :好吗 ?多数学生小声说 :“不好。”师 :不好吗 ?(同学们你看我 ,我看你。有一部分学生在窃窃私语。)(评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往往不加思考 ,都回答“对”、“好”。这种提问有明显的诱导性。建议教师少用。如果要用 ,再追问一句 ,“对在哪里 ?”“好在哪里 ?”本课教师一连串的追问 ,暗示学生 ,回答问题要动脑筋 ,同时 ,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师 :这篇课文我们是用“找准重音 ,…  相似文献   

12.
生:老师,我不懂“沐浴”是什么意思?师:你看见过“浴”这个字吗?生:看见过。师:试着用它来组几个词,好吗?生:淋浴、浴室、浴缸。师:你发现这几个词都与什么有关呀?生:哦。都跟洗澡有关。师:对呀。回忆一下,洗澡时全身都被热气包围着,有什么感觉?生:很舒服。热气腾腾的,好像在天上一样。生: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师:对。再想想,太阳出来后,你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照得全身暖暖的,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阳光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全身。生:暖暖的,很舒服。师:这时就可以说“清晨,我们沐浴着阳光去上学”。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沐浴”…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教”、“师”二字产生的年代很早,在殷代的卜辞中就已经有“教”、“师”二字的存在。例如: “辛亥贞于祖乙宗。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 “戊午卜师有子族。” “学多□父师于教。” 《说文解字》《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从币从自,自四币,众意也。”其实,军队的指挥官也有以“师”字作称呼的。例如,协助武王伐纣,指挥牧野决战的周军统帅吕尚,称“师尚文”,他的正式官名是“大师”。由此可知,“师”字的古义是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和军队指挥官的官职名称。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历代人们对为师者提出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人们历来将师与道并重,《学记》有“师严道尊”,《中庸》有“修道之谓教”,王通《文中子》有“道之所存,惟师所存”,韩愈《师说》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课时一、说话训练,比较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生1:更羸是射手。生2:更羸是猎手。生3:更羸是能手。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生:是“人”的意思。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  相似文献   

16.
师:这一段写了千里马的什么遭遇?生:千里马食不饱,不能展示才能。师:对。(板书:有才能———食不饱)食不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生:“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师:“见”是什么意思?生:显露。师:(板书:美不外见)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生:有,王敏平时跑步最快,但那天没吃早饭,结果体育课上连我这个体育差生都没跑赢。师:俗话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怎么行?所以老师平时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为了让你们“吃饱”。(学生及后面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请大家自读、背诵这一段。师:千里马不受礼待,才美不见,不被重用,都是食马…  相似文献   

17.
在习惯意识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之为“差生”,如果再加上言行举止不合约定的行为规范,就被称之为“双差生”。笔者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并且现在依然是固执己见:“差生”都是“差师”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庞大的“差生”队伍后面肯定有一支同样庞大的“差师”队伍。当然这里的“差师”包括“差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且这“问题父母”在制造“问题孩子”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当之大。在此,本文抛开那些“问题父母”不说,单就“差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19.
在教室里经常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苦”就是告诉人们要搞好学习,无论课内课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下苦功。课堂上我们不必“天地尊亲师”、“事师如父”,让课堂教学产生快乐情趣,让学生懂得接受知识的熏陶是一件快乐的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建立在平等意义上的幽默。  相似文献   

20.
《湖北教育》2003,(3):1-1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注重教师形象。韩婴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荀子说,师术有四:“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外国教育家们也有着一致的看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思多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