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73页在介绍《并列短语》时说: 词和词组合起来,成为短语(也称词组)。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朋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亲戚朋友”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短语;“广场”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广阔的场地”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偏正短语;“管家”是支配式(动宾式)合成词,“管理家务”是动宾短语;“认清”是补充式(动补式)合成词,“看得清楚”是动补短语;“自信”是陈述式(主谓式)合成词,“自己相信”是主谓短语。因此,只要掌握了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就不难理解各种短语的构成。 这段教材所引用的“语素”概念,教材中并未介绍,学生并不了解“语素”是一个什么东西。用这种学  相似文献   

2.
在合成词和动词短语这两个语言单位中,由两个单音节的语素构成的支配式合成词与由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动宾短语很相似,怎样来鉴别它们呢? 首先从构成二者的语言单位上鉴别。支配式合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动宾短语则是由词组成的,二者构成的语言单位不同。如“战士”,“开心”分别由“战”,“士”和“开”、“心”两个语素构成的。“打洞”、“提水”则分别由“打”、“洞”和“提”、“水”两个语组成的。(分析词的组成和分析短语的组成时,切入的角度不同,前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73面: 语法、并列短语 词和词组合起来,成为短语(也称词组)。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朋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亲戚朋友”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短语……  相似文献   

4.
词汇教学有多种释义的方法.传统的母语对译法或以串讲课文代替词汇教学的方法都有偏颇之处,而语素释义法则反映了汉语的特点,能真正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把词素释义作为教学中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词汇教学本身.汉语的语素是显性的,代表“语素-音节”的汉字为汉语语素分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语的句子——短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具有一致性,而这些具有一致性的“结构”的底层是语素,因此语素是对汉语词义、特别是合成词词义的理解和释义的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语素观念和构词意识作为教学的重心,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课内学习的词语,还能使学生对汉语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在课外交际的语境中学习新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辨析,是现代汉语语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说是重点,一是因为现代汉语中的词多数是合成词,而复合式合成词又在合成词里占绝大多数;二是因为复合式合成词的词法与后面的句法联系密切,其内部不同的结构类型或说语素之间不同的逻辑关系,即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等在后边的短语、单复句乃至句群等教学内容里经常出现。所谓难点,就  相似文献   

6.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意义都与其构词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对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汉语教学中讲授语素知识所适用的对象、阶段、课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素所作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服务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研究尚待深入的几个问题:语素的构词位置、构词能力、语素义的义频等的大规模统计分析;常用语素的语素义与其独立成词时的词义之间的区辨;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鉴定;合成词内部的语义结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的偏正式合成词是以后边的语素为主,前边的语素修饰、限制后边的语素构成的一种合成词。本文为叙述方便,称前边的语素为“偏”,称后边的语素为“正”。 有的偏正式合成词在造词之初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本文试就比喻在汉语偏正式合成词构成中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运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在词义色彩和表达功能上的特点等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词。耍弄清叠音词是否都是单纯词和如何区分叠音的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等问题,我们应先弄清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概念。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人、山、仿佛、法西斯”等,这些词本身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解释。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民、司机、语言学家”等,这些词包含的每个语素都表示一些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要辨认一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必须从分析这个词包含语素多少入手,只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词,不止一个语素的是合成词。有些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语法中,名名的组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语素与名语素组合成词,一种是名词与名词组合成短语。前者如“脸盆”“人物”“铁床”;后者如“书报”“妈妈胃病”“中国长城”等。一、名语素与名语素的组合名语素,主要指名词性的成词语素。它们既可单独构成词,又  相似文献   

11.
语素探新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必须具有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是语素的特征,也是识别语素的标准。但是对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人们的认识并不都是一致的。由于人们对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理解上的不一致,所以在语素组合成词后,就留下了若干争议点。例如某些双音节合成词和双音节单纯词的区分界线就不免引起争论。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重叠式合成词如教材中所作说明是“由同一个单音节语素重叠构成一个词。”那么,这个单音节语素是表意的还是不表意的呢?既然在此把这一类词归在合成词之列,我们就可以把构成重叠式合成词的两个单音节语素理解为表意语素。这里涉及到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拟在别的地方讨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按上述理解来分析构成重叠式合成词的语素,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语素所表示的意义虽  相似文献   

14.
合成词的结构类型辨析是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准确辨析合成词的结构类型,首先要厘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合成词结构类型的判断依据,理解语素义与语素义、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词义的发展演变,掌握语素与语素组合时常见的语义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6.
区分多音节单纯词和合成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从确定语素方面看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语素有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包括双音节的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词是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还是一个合成词呢 ?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替代法”。也就是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学者”中的“学”和“者”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如 :学者、学风、学费、学籍、学术 ,学者、作者、读者、记者、长者等。因此“学”和“者”各是一个语素。“学者”是合成词非单…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所谓“修饰性成分”是指通常所说的偏正式合成词和偏正短语的“偏”。由于这种合成词和短语的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基本一致,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偏正式词语是通过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组合起来的,后面的,语素或词是中心成分,前面的语素或词从不同的角度去修饰或限制它。(“修饰性”只是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该是“修限关系”。) 这类词语在整个汉语词语中是最多的。这是因为,(1)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所涉及的事物十分广泛,它们相互组合,便形成了众多的词语。(2)有些概念原来代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就是说,名词不能够作为修饰性成分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但是,在语素构成合成词时,却存在着“名状”现象,即名词性语素可以放在动词性语素之前,修饰动词性语素,构成一类特殊的偏正式合成词,我们可以把这种合成词称为“名状型偏正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在合成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以下几个难题,教师必须将它们讲清楚。一、合成词与单纯词的区别合成词与单纯词的区别在于语素的不同:只有一个语素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的词是合成词。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看,往往会将下面几种合成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汉语中联合式合成词的语义结构,着眼于组成联合式合成词的语素间的关系,并结合语言学方面的理论观点,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对该类构词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联合式合成词的形成过程、内部语素的语义关系并对之进行大致分类,同时关注该类词的未来发展趋向,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合成词内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