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复句和单句的划界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可争议的地方很多。本根据语言的结构层次实际,首先对复句的定义作了深入细致的解析,然后从句法结构、语音停顿以及关联词语、超层次超结构的独立成分等方面对二进行了区分,这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单句和分句的区别是《马氏文通》出版以来语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1957年曾经在刊物上展开过讨论,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大家所提的标准大笼统,所举例证太少,不足以反映语言实际的概貌。单复句的区分,应在分析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便于操作的标准:以结构关系为主,主要看有几套句子成分;此外还要看语音停屯,、关联词语和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区分复杂单句与复句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根据单句与复句在语法结构、语音停顿、关联词语三方面的不同,试区分了复杂单句和复句。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 ,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复句分析     
本刊“语言知识与教学”栏目最近陆续收到几位老师的来稿,对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人教版)中两个复句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因来稿内容十分接近,加之版面紧张,难以一一刊登,现汇编如次,供老师们参考。一、四川仪陇士门职中刘贵明和罗程老师、山东临朐营子中学吕传文老师、安徽灵璧县尤集中学王从法老师、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钟凤罗老师指出,课本第220页“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教材分析有误。教材认为,第一层应划在第一和第二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单复句的划分比较困难。其实可以用一种相对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分方法:主谓句和有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通过确定句中谓语中心的个数来划界;非主谓句与由非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根据句中是否存在起陈述内容和支配作用的动词或形容词来判定;对于特殊的复句形式——紧缩复句与同样具有多个谓语的单句——兼语句和连谓句则可以依据句中几个谓语是否具有假设、条件等关系及关联词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单秀江 《语文知识》2000,(12):62-65
病句题型多种多样,有判断语句是否有病题,有判断对病句的分析是否确切题,有在原句上修改语病题,有判断对语病的修改是否得当题,更高一级的是对句群、应用文的综合改错(这里说的综合改错是重在把语句置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看该句是否正确,当然还包括其他的改错内容)。我在这里分析的是判断语句是否有病  相似文献   

11.
黄晓兵 《学语文》2003,(3):46-46
初中语文第一册袁行霈先生《〈咏柳〉赏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中也不多见。”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这句话有语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即狭义的消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整个初中阶段新闻体裁教学应完成的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消息的特点、结构及要素等知识。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体现消息的结构和基本特点,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法设计。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融入时代背景的简介之后,学生就更容易读懂全文。可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一册《长江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教参》给了这样的答案: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我认为,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应是通感和比拟。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全国卷考过这样一个病句: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像,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这个句子的病因,沿用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的说法是: “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在A项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主观  相似文献   

15.
唐书杰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4):89-89,91
分析了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插图在学生学习这篇文间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我们品读时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能力要素。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这种多煤体的超文本特性下的网络环境,不仅由于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给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创造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创新和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有联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形式(分句)构成的。由单句形式(分句)组合成复句,一是靠语序,二是靠关联词语。学习复句。要弄清复句的概念,认识一般复句的类型,了解各种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这些不是很难的问题。而学会分析多重复句层次(初中要求到二重),会辩析单复句,会改正复句中的语法错误等问题,往往因为复句表达层次丰富而使结构复杂化,这些问题成了复句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成了必考内容之一。怎样巧妙地处理复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呢?本文作者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伊始 ,邢福义先生又推出一部学术专著《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 2 0 0 1年 1月 ) ,全书近 5 0万字 ,计五编四十九章 ,涉及七十多个复句格式 ,堪称我国语言学史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复句的第一部鸿篇巨制。这部巨著是邢先生二十多年心血的结晶 ,也是他奉献给现代汉语科学研究事业的又一丰硕成果。了解他如何进行汉语复句研究 ,可以获得颇多启示。一、矢志不移 ,锲而不舍 ,二十年坚守“根据地”在《语法问题发掘集·序》中 ,邢福义先生说 :“‘发掘’,要有立足点 ,要有‘根据地’。我给自己提了一条要求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 ,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