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作品中对《诗经》的引用主要有借用意象,直引原句、篇目,整合概括句子入诗入文等形式。与前代文人引用《诗经》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前者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对原文直接引用和概括式的引用,表现在内容上就是突出引用的实用目的。后者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对原文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概括引用的形式增多;与先秦文人的引诗、赋诗必须有一特定的时间场景不同,曹操作品中的引诗主要讲究的是文中的语境;曹操作品中的引诗与前人引诗的情感参与方式、程度不同,前人的引诗多以政治伦理色彩为主,曹操多是以主观情感色彩为主。  相似文献   

2.
古人谓作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即“摹拟”、“借用”。所谓“偷其字”,即借用前人作品中的佳句,以彼之瓶装己之酒;或变换前人佳句一二词语,使文句面目意境更新更美。如北宋早期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出名的宋祁,时称“小宋”,有一次,经过繁台街,路上和宫中内眷的车子相遇,忽然在一辆车上,有人拉开车帘喊了一声  相似文献   

3.
要段显主旨,把握现代诗的诗眼段。古诗词字精句炼,诗眼所系,历历分明。那么,现代自由诗是否也有诗眼呢?其诗眼不是一二句,而是一个诗段。  相似文献   

4.
有些才思敏捷的诗人即席赋诗,创造出一种前头几句是常言拙语,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的诗,极尽曲折跌宕之妙,别有奇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败笔生辉”诗。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客,常常只要有一二名篇佳作,有时甚至只要有一联或一句堪称佳妙,就能流传当时,传诵后世。随着这种“诗”的流传,诗人词客也往往被人赋以和“诗”相关的雅称美名,这就是“以诗名人”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些才思敏捷的诗人即席赋诗,创造出一种头几句是常言拙语,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的诗,极尽曲折跌宕之妙,别有奇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败笔生辉”诗。  相似文献   

7.
集句诗,就是摘取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而成的诗。它起于晋,盛于宋,此后各代续有所作,名诗迭出,成为诗歌创作的另一流派。集句诗大都集前人的诗句,或杂集众人之句,或专集一人之句,既是“拿来”的,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若构思得好,则妙合无痕,浑然犹如天成,精妙一如己出,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词人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句话一方面说明词人善于驾驭、调度前人诗句的文学才能,另一方面也可窥见贺铸诗词创作的另一手法及技巧。从有关史料来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当始于晋代傅咸的《七经诗》(今存孝经、论语…  相似文献   

8.
赵艳  徐峰 《现代语文》2006,(11):120-121
古代诗的创作中经常把前人现成的诗句、成语、典故,或稍作改动,或直接借用过来,翻陈出新,“点化”成另一种意思。这种靠“模仿”起家的创作方式,古人称为“点化”,只要运用得当,它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相似文献   

9.
剥体诗趣话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以别开生面的调侃或人木三分的讽刺为特色。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彰显改者的匠心。  相似文献   

10.
灯谜是最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既是文学,就要求它能给人美的享受,要求它有书卷气,不粗俗。灯谜素有南宗、北派之说:南宗灯谜一般以前人的诗、词、文、联等现成句子挂面,运用一种或多种谜法来表达出谜底:北派灯谜则喜欢自撰谜面或变动前人之句为谜面。  相似文献   

11.
词谱琐谈     
词是配乐的,早期的词诺要适应乐调的需要来制定、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文人本来就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吟诵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采乐谱,只按前人词作.逐字逐句注明平民。因此,后世的词谱,实际上只是各个词牌的平民谱。一、诗的律句影响词的律句词者诗之余,它是诗的发展。诗对词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词中的五、七言句,绝大多数与诗的律句一致。历代编词谱的人,大抵只注意到了按前人词作注明平民,而忽视了诗的律句对词的律句的影响。如《菩萨蛮》上片未句,《白香词谱》(下文简称“白话”)控为“卜一肝…  相似文献   

12.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13.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所谓集句,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从宋人沈括、胡仔、吴可、李壁、叶梦得等到清代贺裳、袁枚、薛雪等诸多诗家都言及过王安石改诗,今人钱钟书亦有论及。但这些论述多为点到式,言之未详。文章主要论述荆公改用唐人诗句为己有,探究其点化与窜改的内容、形式与性质。荆公改诗在原句与改句意义的承接关系上,有的反其意而用之,即较原诗意有反接或转折;有的顺承并强化原诗之意,使内涵深化与拓展。在仿用的方式上,主要有袭句、袭词或改字。在改用性质(程度)上,有点化、借用甚或剽窃。  相似文献   

15.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17.
从宋人沈括、胡仔、吴可、李壁、叶梦得等到清代贺裳、袁枚、薛雪等诸多诗家都言及过王安石改诗,今人钱钟书亦有论及。但这些论述多为点到式,言之未详。文章主要论述荆公改用唐人诗句为己有,探究其点化与窜改的内容、形式与性质。荆公改诗在原句与改句意义的承接关系上,有的反其意而用之,即较原诗意有反接或转折;有的顺承并强化原诗之意,使内涵深化与拓展。在仿用的方式上,主要有袭句、袭词或改字。在改用性质(程度)上,有点化、借用甚或剽窃。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流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我现在来考考你。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再读一遍。(生读)师: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20.
一、解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说明“蚕”和“丝”的。一般是用“蚕”和“丝”作题目,但这里却借用了一句唐诗,这便增添了文章的光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七律诗的一句。诗的颔联是这么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借物喻人,说明对爱情之忠贞的。其中“丝”和“思”谐音,说明要不相思除非自己身死,但这里却是用了本意,表明了“蚕”和“丝”的关系也表达了对“蚕”儿一生到死为人类造福的歌颂,用这句诗作题目,引人入胜,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