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大师陈寅恪对“寒柳”情有独钟。论文集名为《寒柳堂集》,诗文集为《寒柳堂诗稿》,自撰家史为《寒柳堂记梦》。然对于“寒柳”典故,以及“寒柳”与陈寅恪的关系,历来缺乏研究。笔者多方考证,认为当从《柳如是别传》,确切而言,从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谈起。《...  相似文献   

2.
修水陈寅恪先生为近代成就最高之国学大师,学识渊博,造诣精深,融汇中西,自成一家。《柳如是别传》之撰写,萌发于陈先生“旅居昆明”时,完稿于1964年,陈先生时年75岁。全书70余万言。《别传》既是陈先生一生中最后的一部学术著作,又是陈先生生平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故此书最能反映陈先生之治学方法。昔人云,读书如鼷鼠饮河,满腹而止。孝萱从《别传》窥测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一生钟爱中古史研究,他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也都集中在魏晋隋唐时期。但他晚年却用了大部分精力撰写《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两部专著,研究重心放在明清之际两个女子身上。他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的原因主要在于:阐发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移情忘现实之痛苦;抒发兴亡之感;自验学术深浅。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大陆出版了一种书《无梦灵随笔》,《无名书稿》,还有出名一点儿的《从文家书》,《顾准日记》,再加上前段日子被挑出不少错字的《柳如是别传》,陈思和把它们称为“潜在写作”,又有人上溯俄罗斯的民粹运动,唤作“地下写作”,这些内容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类似可爱的名称我也不敢拿一个来自封,比之这帮先生,我那些最多算作抽屉  相似文献   

5.
刘阳 《语文新圃》2009,(11):11-12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吟得出这两句的.怕也只有国学大师陈寅恪了。先生暮年,膑足,失明,写出了足供后世瞻仰的皇皇学术巨著,心却是苦的。流传为先生心迹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提到“膑脚”和“断足”,对此各家有不同的理解。邓明、沈官撰文《“膑脚”不是“断足”》(《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邓文”)认为“膑脚”并不是“断足”,指刖去下肢。孙云《“膑脚”“断足”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7.
明代名妓柳如是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很受当时上层社会文人墨客的宠爱。著名学者陈寅格曾专门为她写了《柳如是别传》。后来,柳如是嫁给了大文学家钱谦益。说起她与钱谦益的结合,还有一段佳话。当时,钱谦益在朝廷为官,又是享誉海内的大文学家。柳如是慕其名,曾女扮男装只身前去钱家拜访。不料,钱谦益不屑见她,柳如是只好留诗一首怅惘而去。后钱谦益读了柳如是的诗,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七年我南客羊城中山大学,过访陈寅恪教授,问及他近时著述。恪翁笑指《柳如是遗事考》手稿诙谐地告我说:“搞女人罗!”谈起柳如是,恪翁兴致勃勃,对她秀外慧中之妙质,沉湘复楚之奇志,风流俊迈之才情,赞赏备至。至谓其《金明池·咏寒柳》之作,堪称明末最佳词作,并称通过对柳如是行实之发掘,可以觇知一代之士习与政情云。从寅恪翁的话语使我想起古代才女们之命运与地位来。在封建宗法制度统治下,妇女除了作为传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断足之刑有两种,一为刖,一为膑。什么是刖刑?《易·困》“鼾刖”一词虞番注:“断足曰刖。”《周礼·司刑》“刖罪五百”,郑玄注:“刖,断足也。”都说是一种截去下肢的酷刑。此刑起源于何时?文献虽已有说,但却不足征信。《周礼·司刑》郑玄注:”周改膑作刖。”这似乎在说,是周代才有了刖刑。胡厚宣先生用甲骨卜辞与地下发掘相印证,确凿无疑地说明,商代已有刖刑(见胡著《殷氏的刖刑》,载《考古》1973年2期)。再说膑刑,什么叫做“膑”?《说文》:“膑,膝端也。”膝端就是膝盖。《文选·西征赋》“但潜铅以脱膑”,李善注引郭璞《三苍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术开始获得独立的价值。清末明初以还,许多现代学者都曾为追求此一目标作出过艰巨的努力。其中陈寅恪先生体会最深,持论最坚,用力最著。他在一九二九年撰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称:“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几可视之为一个深具学术独立意识的学人的思想宣言。一九五三年撰写《论再生缘》,其起因也是为女作家陈端生的“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所感染。而最后一部巨著《柳如是别传》的写作,更是为了“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一生为学,厚积薄发,淡泊自守,“始终未尝一籍时会毫末之助”,世局变化,不逐时俗,真正成为“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现代学者。 中国二十世纪的学者群中,很少有另外的人能够做到像陈寅恪那样,学术成就和操守境界得到当时后世一致的承认。本文结合百年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征引迄今所能见到的有关文献史料,对寅恪先生的家世暨学术生平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寓传于述,不避行藏,继先哲之遗绪,发潜德之幽光。爰作学行小记。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报任安书》一课两处言及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受之刑: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处是“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膑脚”和“断足”尽管文字有别,但毫无疑问所指应是同一种刑罚。至于它是怎样的一种刑罚,课文注释交代的也不够明确,只是将“膑脚”解释为“膑刑”一带而过,“断足”更无一字注释,可是下文“孙子断足,  相似文献   

12.
凭心灵选择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选。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党时期,他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中,他又写下  相似文献   

13.
“膑脚”、“断足”作为孙膑所受之刑的不同说法,词义应该是相同的.战国时“膑”已由挖去膝骨转指刖(断绝之通名),“脚”、“足”又在表示人体下肢一义上重合,所以“膑脚”、“断足”只能解释为刖去下肢。“膑脚”谓挖去膝骨的旧说忽略了膑刑的变迁,而李乔先生“把脚砍摔”的新说又忽略了“脚”古今词义的差异均非的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石楠的传记小说《一代名妓柳如是》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柳如是形象塑造的修辞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作以雄化、道德化、神化手法将柳如是从“一代名妓”塑造成了一个“女英雄”和“女神”,但同时也使柳如是出现了性格上的矛盾,体现了作者修辞方式上的矛盾,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一般都认为,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因庞涓陷害,受了膑刑,被剔去了膝盖骨。其实,孙膑并没有被剔掉膝盖骨,他受的是断足之刑。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孙子即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文坛,能当“纯儒”两字的只有陈寅恪。陈先生一生只知治学,不愿为官,不关心政治.不参与党派之争;陈先生提携后进,但结党而不营私,从不搞门第之争;陈先生学贯中西,但始终以国学为自己的研究重心,他学西学只为更好地研究国学;陈先生一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眼盲、膑足,仍坚持上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君萍 《文教资料》2013,(29):42-45,48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值得一提的人物,不仅名列“秦淮八艳”,而且是名擅一时的才女,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且有佳作传世。陈寅恪先生为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所打动,为其作传,使其不得埋没于历史。本文主要对柳如是流传作品中的诗词进行赏析并浅探其创作特点,及成因。柳如是性格中的两重性让她的作品也是女儿情与英雄气并存,一面缠绵委婉,一面豪气英发,具有明显的刚柔并济的关学特征。强烈的个性意识与社会参与意识充斥于女作家的作品之中。作者前后期诗作风格呈现出明显不同特征,前期是兴象情韵之关,后期是平淡思理之美。柳如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杨柳意象值得读者注意,“柳”既柔弱凄苦又高洁不屈,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柳如是诗词中显示的这些特点,自然是受到明朝追求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与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豪放激烈、追求独立的性格,以及受几社文人心忧天下的熏陶有关。另外,柳如是的诗学道路从早期跟随云间陈子龙等人拟古,学习汉魏盛唐之音,到嫁与虞山钱谦益后重功力重学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女作家的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发表于1933年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中国文化本位思想,对《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研究中的“格义观念”作了尖锐的批评,对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这封信中对“属对”这种中国传统的语文训练方法所作的分析评价,也有独到之见;在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国语文的特性、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语文基础训练方式的时候,陈寅恪先生的见解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名妓,她"艺妓"的独特出身使她从小就学习有关戏曲的表演,尤其喜欢《牡丹亭》。而作为明清影响最大的浪漫爱情传奇《牡丹亭》则在诗词创作上和爱情观念上都对柳如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学创作时喜用蕴含独特情感意义的"柳"、"梅"、"魂"等字;在对爱情的追求中大胆、执着,与杜丽娘一样,同是"至情"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同题之作相比 ,从文本的角度以及创作心理的角度 ,来探究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