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诗歌。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以貌似矛盾而实为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突兀的起笔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为这一节做了不平凡的铺垫。接下来诗人以自白的形式写道:不论激越,还是宁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龙吟:诗具"理趣",便是哲理诗。上乘的哲理诗理随景现,韵致深厚——诗法指津如果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某种观点或态度,我们就称这首诗蕴涵"哲理"。寓理于景,理随景现,这是哲理诗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哲理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哲理诗中的"理",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提炼、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因此,凡是能将景物与哲理融合为一的哲理诗,往往能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诗歌。诗的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突兀的起笔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为这一节做了不平凡的铺垫。接下来诗人以自白的形式写道:“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在诗人看来,可怕的不是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不是  相似文献   

4.
沉默啊沉默,你是一首博大精深的哲理诗,流传千古,任人解读。沉默如诗,谁人能解? 沉默是无声的,是一种缄口不语阒然静寂的状态,可是智者却从中听到美妙天籁,老子说"大音希声",自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说"于无声处听惊雷"。沉默是无形的,是一种不可捉摸难以言说的心境,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五光十色,千形万象。龚光亚这样写他的《沉默》: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有许多哲理诗,它们把深刻的哲理融汇于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教学这些古诗,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核心目标之一。笔者尝试结合具体诗歌,探究通过咀嚼诗眼、破译符码、追溯背景、编织生活等路径,引导学生揭示哲理诗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杜荀鹤的哲理诗深刻地表现了自然、社会、人生中蕴含的哲理,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杜荀鹤哲理诗是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结合,对宋诗尚理风尚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晚唐衰落的时代以及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儒学为根本兼收佛道思想,自觉不懈的追求,是他创作出如此优秀哲理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漫谈哲理诗     
诗,是抒发感情的艺术。如果诗中揭示一种哲理,这就是哲理诗。古往今来不少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已经成为人们传诵的警句了。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是叫人们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是说明事物的错综复杂,观察事物要全面。  相似文献   

8.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人拟从具体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从而能够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是材料  相似文献   

9.
“议论入诗”是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苏轼的诗散文化、议论化,但能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哲理诗的《题西林壁》以其深刻的哲理、无穷的韵味和横生的理趣著称于世。本文拟就该诗有关理趣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题西林壁》用诗的语言,通过诗的意境将哲学家们须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才能说清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形象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这不能不说是苏公的杰出本领和独到之处。概而言之,  相似文献   

10.
陶弼在旅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留下了大量描绘风土、吟咏性情的风物诗,这些风物诗往往于花草树木、田园风景和山水风貌的抒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宋诗“以哲理入诗”的特点。诗中既有百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深含旷远高古的道境禅理,又内蓄着丰厚绵缈的历史意蕴,饱含了深刻隽永的哲理意味。诗风清新自然而寓意深刻,是八桂风物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绵缈情思和深刻意蕴。值得后人不断地寻索玩味,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哲理诗的主要特征是形象地写景、抒情,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优秀的哲理诗由于反映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真谛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理想的向往,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中国古代哲理诗,源远流长。哲理诗的观念,近代以来开始产生,但以诗谈哲理的现象,先秦时代便已出现。《诗经》暂且不提,只要看一看屈原的作品,就会发现。如“何方园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心不同兮媒劳,思不甚兮轻绝?”(《湘若》)等便是借事阐理明志,深含哲理的诗句。文随业变。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思辨能力的不断增强,深富哲理的诗体,亦日趋繁盛…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一篇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散诗,百读不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哲理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它语言质朴,议论精彩,设喻巧妙,描写形象,所揭示的道理深刻久远,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哲理名句,常被人们称颂,甚而被作为诗文创作的楷模。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为数不少的哲理诗精品,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不识庐山  相似文献   

14.
哲理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海洋里一颗明珠,它语言质朴,论理精彩,描写形象,设喻巧妙,所揭示的道理深刻久远,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哲理名句,常常被人们称诵和称用,甚而作为诗文创作的楷式。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为数不少的哲理诗精品,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不识  相似文献   

15.
阅读时我们也要注意品味文章中文段中深含的意味;有不少的文章中渗透着表达着人生的哲理,人们常常把那些思想深刻哲理丰富的诗称为“哲理诗”,把这样的短文称为“哲理小品”。如原野的《今天最好》(节选),就表现出哲理小品的特点,文中的很多话语都能激动我们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以哲理思辨入诗是苏轼诗歌颇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苏诗的哲理思辨涉及宇宙自然,更主要表现于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是对人生困境的体验,一方面是对这种困境的超越,使苏诗的哲理思辨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诗的哲理趋归显示了苏诗意蕴深化的艺术倾向.从史诗发展的流程来看,苏诗的哲理思辨突破唐诗情景交融的艺术范式,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17.
古今诗人都十分重视炼意,追求主题的新颖与深刻,而哲理层次则更胜一筹,是诗歌的更高境界。河北乡工诗人张从海选择农村和城市里的异常事物,挖掘出深刻而朴素的哲理,并将哲理同人类的共同情感以及个性鲜明的形象融为一体,使他的诗丰满而蕴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独领风骚的.所谓理趣诗,是指诗歌中含有一定的哲理.一些理趣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都耳熟能详.以下谈谈理趣诗的鉴赏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独领风骚的.所谓理趣诗,是指诗歌中含有一定的哲理.一些理趣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都耳熟能详.以下谈谈理趣诗的鉴赏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