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小学生参与班级决策易出现“沉默螺旋现象”沉默螺旋理论是传播学和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指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这类观点;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者很少有人理会,即便自己赞同它,也会选择保持沉默。一方意见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往复循环,就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许多传播学中的传统理论受到置疑,其中就包括根据传统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及其舆论学说出发,证明了在网络空间中“孤独恐惧感”、“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等概念的适用性,论述了网络中舆论形成的机制仍然不变。由此可以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张琳 《培训与研究》2008,(11):96-98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红胜  韩晓 《文教资料》2010,(33):209-211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在对外传播活动中存在“贵州符号”识别体系缺失、“纯文学”传播理念被大众消费意识疏离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引发自我否定三方面的问题。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建立贵州文学符号识别体系,倡导多元文学共同传播的理念,培养贵州本土优秀的评论队伍形成反“沉默的螺旋”效应。这对促进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构成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这一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的挑战.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中的典型事例,从传播层面、形成机制、舆论影响等方面,总结出“沉默的螺旋”这一传统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征,加深对新媒体传播效果及其理论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沉默螺旋”理论为很多典型事件提供了分析依据,然而,构成“沉默螺旋”这一假说的三个命题设定都带有一定的假设性,且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中阐发,有其局限性。在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理论的“新变”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焦点,文章将从该理论基础命题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该理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发展变化,为网络传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语言变异进行观察,认为语言变异的产生犹如"优势意见"的产生,而变项不断扩散并最终成为既定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劣势意见"沉默的过程,人们在接受语言变项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同行为或可以得到这一理论的解释。而新型社会语言的产生和存在语言的消亡则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沉默的螺旋"。  相似文献   

12.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其意是指人们面对一项公共议题和判断公共舆论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体表达意见的匿名性等特点,少数意见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大大减少,持相反意见的"少数派"依然可以首先活跃在虚拟社区,使"沉默的螺旋"转变为反"沉默的螺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而言,既要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充分扩大它的知晓度、熟悉度、认同度;也要借助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把握舆论动向,促进其得到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同时还要把握两种模式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抑制两种模式下的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产生,借助各种传播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各种社会舆论思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沉默的螺旋”假说是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但在网络交往中这一假说明显地表现出其局限性。言说不仅不甘“沉默”,反而说得大声,说得激烈。这主要是由网民的“亚大众”特征及网络交流中的匿名性,网络平台所营的民主氛围等特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传统“意见领袖”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教育者信息“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议程设置功能”出现转变,“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强,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应重视和善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思政教育‘‘微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权威”,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内容”,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构的现代传播学理论,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因此,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受众理论,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与手段的方法,针对不同受众小群体,培养意见领袖,避免沉默螺旋,消除信息茧房危害,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息茧房”加剧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使得大学生在同质化信息、意见领袖以及“沉默螺旋”效应的影响下,极易激发非理性情绪和网络暴力行为,并受到错误思潮的左右,从而造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为此,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引导作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加强校园文化价值引领力,以消除“信息茧房”导致大学生群体极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课题小组选取广东代表性全日制本科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和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广东高校的传播,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思考相应对策: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把关人"理论,建议学校加强网络监控,优化网络环境;借鉴"议程设置"理论,培育"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文化;根据"沉默的螺旋"效应,组建"网络天使",提高网络素养,共建网络文明,由此消除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有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靶子论”、“选择影响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表现心理与逆反心理等受众心理的各种表现,为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因此,应从传播学受众心理分析的角度,探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当前时有发生的社会现象,既具备传统集群行为的一般特性,又由于大学生与网络的“赋能”具有自身特质,即时空分延性、目的的非现实性、被强化的去个性化以及反“沉默的螺旋”。隐藏于特质之中的是责任淡化、网络民粹主义、“民意”被“劫持”以及群体观念极化的风险。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对化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内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政治认同、锤炼理性能力以及凝聚价值共识四个方面。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效果,需要从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舆论话语权;优化叙事策略,促进话语致意增效;培养意见领袖,提升主流意识引导力等具体路径着手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20.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形象地表明:四位高影响力作者在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组织转型的途径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三螺旋"等主流理论;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正发展为"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目前我国该研究热点主要为"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