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红拳作为“查、华、炮、红”四大流派之一,影响不可谓不广,但要认识真正的红拳,认识红拳的真正魅力,必须要亲往红拳最流行的陕西走一走。  相似文献   

2.
一、举办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为了完整地继承国家级非遗红拳体系的各项内容,由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办,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宣唐书院承办的"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体育馆正式开幕,受邀参加当天开幕式的有:国际武联执委、亚武联副主席、中国武术国家队总领队、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田苏辉,海南省武术协会主席、短兵对抗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怀良,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怀玉,武术九段、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陈亚斌,西安高新区二H小学执行校长刘莹女士,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副会长兼秘书长田琨,西安外事学院武术系主任廖骅,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选民、马建昌、孙顺喜、郭茂华、屈建生、铁克信、李全海,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明华、副主任许柯,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任卢佳,咸阳红拳青少年推广中心主任申桂永、监事会主席杨朝华等,以及各地红拳传人4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红拳的稿子,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而且小时候跟乡下的老师学的是陕西红拳,记得有小红拳、大红拳、梅花拳、南阳棍等,但后来多年离开了红拳,有些生疏,生怕说些外行的话,贻人笑柄;二是觉得红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如陕西的人不张扬一般,因而多年来蒙在深闺,湮没于关中的黄土文化之中,而实质上,红拳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反过来哺乳了红拳这一陕西独有的拳种。使之更显精深。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立足于原生态红拳不能割裂的“核心物”和“环境要素”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从原生态红拳与现代社会生存需求视角进行调查和探究。研究认为原生态红拳和现代红拳生存方式不同,现代社会表现方式存在“生存与发展”“守旧与革新”“原生态和生存需求”矛盾,研究具体分析现代社会原生态红拳不同层次的生存需求,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解决原生态红拳与生存需求矛盾的思考。研究对解决当代社会红拳拳种生存与存在矛盾、拳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传统拳种的现代社会生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法规的日渐完善以及国家、地区传统武术竞赛的日渐增多,古老的红拳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针对西部地区红拳传承与发展问题及现状,提出建议:重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人;制定检验标准和细化检验制度;系统梳理红拳的理论、技术体系;完善竞赛制度;顺畅对接、重视新时期红拳传承后继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7.
龚编辑信箱     
一、来函回复读者发来E-mail请贵刊刊登一下红拳典型套路和红拳的十大盘功法。龚编辑答:上期本刊介绍了红拳的典型招法,下期我们会约请红拳名家介绍红拳的相关套路和功法。请您关注。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有几个要求:1、希望能将2008年奥运会太极拳比赛冠军的套路制成DVD卖给我们;2、2008年奥运会武术(太极拳)比赛的时间及转播的电视台,这些信息能否在《中华武术》杂志上刊登;3、崔仲三老师编的太极操出了光盘吗?在哪儿能买到?  相似文献   

8.
<正>邵智勇先生,现任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关于他慷慨捐资数十年保护传承陕西红拳的事迹在全国武术界常常被人传颂。作为深受先生资助又备受先生支持教诲的学生,许多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当此振兴中华传统文化、非遗备受国家重视的时代,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记述邵智勇先生的作为,愿我们大家共同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红拳事业,振奋民族精神。现在,我是一名专业的红拳教师,  相似文献   

9.
王忠毅 《精武》2008,(9):18-18
红拳是流传于西北,兴盛于陕西的古老拳种,注重实战,击技性强,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朴实、大方是红拳的特点。自清朝中后期以来.陕西红拳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即三原的鹞子高三、临潼的黑虎邢三、宝鸡的司宝龙和通背李四。这四位武林前辈,人称“陕西四杰”.他们对陕西红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今的陕西红拳不仅以实战性强而享誉武林.更以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红拳的基本功的习练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红拳的起源,以及红拳具体的头部、肩部、腰部、脚部的活动,还分析了马步、弓步等压腿和压脚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将红拳引入陕西高校武术选修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红拳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陕西红拳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拳拳种地域特征、传统继承等诸多方面,突出陕西红拳独特厚重、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为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坛动态     
《武当》2013,(12):6-7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第三届"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上斩金夺银第三届"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于10月5日至6日在台湾台中市举行。这次台湾"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暨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研讨会,是由台湾台中市市政府、中华少林拳道协会主办,比赛地点在台中市港区体育馆,有15个国家与地区的2300多人报名参赛。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智勇先生率二十多人代表团赴台参赛,由研究会红拳名家靳根省担任教练。陕西红拳代表队在本次大赛上共  相似文献   

15.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的方法,通过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论述了中国红拳的思想渊源、萌发时期、孕育过程、诞生年代,以促进对红拳的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来自全国的民族体育类教授、博士、红拳传人暨传统武术拳种传人150余人,汇集在西安市陕西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功能厅召开2020第四届中国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高峰论坛。论坛主题围绕着"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途径"进行了专题论文讲座。  相似文献   

18.
红拳门赴北京武林大会武术擂台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此刻硝烟散尽.没有了耳边的呐喊助威.没有了场上紧张的战事.一切归于平淡。我作为习练红拳多年的红拳人.经过艰苦训练奋力拼杀,有幸参加了这一使每一个习练传统武术者都感到振奋的盛会.感慨万千,心中滋味酸甜苦辣难以尽言。为释心情搜集心中点墨.写下此感想愿与各位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6日,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正式开播,精彩的技法展示以及红拳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林大会”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创下了开播以来的历史新高。作为“武林大会”的年末压轴拳种,红拳为2007度“武林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20.
浅谈红拳拳系及其风格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红拳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阐述了红拳自成体系的风格和个性鲜明的特点,以使人们能够对红拳进行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