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孔党  王长见 《精武》2010,(8):72-72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白1989年系统学习了少林拳、查拳、拷子捶、少林名家杨秀山传授的老八极拳,实战技法,打斗技巧。于2002年夏天学习八极拳大师吴秀峰先生所创新的吴氏八极拳。本人才疏学浅,在修炼八极拳过程中有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华名拳——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王宏强 《精武》2011,(1):72-77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宁津八极拳     
宁津八极拳多年来在我国鲁北一带流传。其招式动作刚劲、朴实,发力暴烈,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宁津八极拳自成一家,从传系、沿革到风格、特点和练法都别具一格。近年来,宁津县八极拳不但盛行于齐鲁大地,而且还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重视。1994年6月,南美洲武术联谊会副会长苏昱彰、日本国武艺杂志社主编野田久贵等三人专程来宁津观摩考察“宁津八极拳”,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请求再次率团返回拜师学艺。据宁津县八极拳传人李清波老拳师家传拳谱记载,宁津八极拳始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源出少林寺入水塘清凉门。乾隆…  相似文献   

5.
盛松芬  陆国军 《精武》2010,(7):45-47
7月27日是著名武术家、八极拳大师孙亮亭老师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弟子们都会组织纪念活动,缅怀他老人家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及其对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大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让晚辈后生时刻不忘孙先生的遗训——将八极拳法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感召大家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奋勉前行。  相似文献   

6.
八极拳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宝德 《精武》2004,(1):44-45
一个武术流派从教学、练功、养身到技击致用,必须拥有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本门武术实践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拳术实践的科学指南,本门武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武术流派,只有有了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名家辈出,后继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普遍道理。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八极拳也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解说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8.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霍氏八极拳能有今天,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武术家功不可没,本刊带您去拜访淡泊名利、弘扬八极的霍文学先生。  相似文献   

10.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名拳之一。它以简朴刚烈,凶猛异常、技法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技法上讲究挨崩挤靠、崩撼突击、迅猛凶狠,以短制长。应用时,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招法连贯,三盘连击,劲足势猛。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攻,短长兼施。临阵应手可制敌顷刻之间,正如《八极拳谱》所赞曰:“八方来敌,八方击毙。”又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因而八极拳倍受历代武术家、技击家的喜爱。现就将八极拳应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全国传统武术教练员(八极拳)培训班在沧州举行。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崔景辉,中国政法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顾问徐伟康分别就武德与武纪、武术市场化经营政策和法规进行了培训。八极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连枝、吴大伟等五位讲师从武术拳种、步法、身法、招式、发力特点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做了详细讲解,并亲自示范带练,倾囊相授,  相似文献   

12.
武华彦  徐亚乐 《精武》2004,(2):10-12
“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这句八极拳谚,直白地揭示了六手翻就是用摔法赢人。武术中讲“打”的对练不胜枚举,而讲“摔”的对练却寥若晨星,由此可见六手翻的宝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顶、抱、单、提、挎、缠”是八极拳的技术核心,“挨、傍、挤、靠、崩、撼、突、击”是八极拳的技击特点,它们都在六手翻中有所体现。可以说,六手翻是一个能够显示八极拳风格特点的短小精悍的对练。它易  相似文献   

13.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14.
徐纪 《精武》2007,(11):4-7
徐纪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家,他对武术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的爱好,发之为文,则有飘逸幽远的书卷气。本刊"惟佳言之务得,思有惠于后学",把徐先生的文章推介给读者朋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从八极架的训练看武术圈的迷失》道出了他对八极拳独到的见解,可谓取精用宏,厚积薄发,读者敞开胸膛尽量吸收,不只可以真切领略到八极拳历史的辉煌,更能体悟到,八极拳何以在国内、海外武林独树一帜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刘瑞辉 《中华武术》2007,(5):F0002-F0002
3月13日,本刊记者前往河北沧州孟村,探访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八极拳训练营,二十多名八极拳选手在著名八极拳代表人物吴连枝创办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12月27日,2023年第三期全国传统武术教练员(八极拳)培训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八极拳教练员齐聚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八极拳国际培训基地,寻根培源,学习切磋、传承八极,共同探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传统武术和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武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冯宏芳,河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中心副主任胡锦芝,沧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任海龙,孟村回族自治县副县长辛梅出席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18.
朱宝德 《精武》2004,(11):44-45
欧洲展雄风 八极播八方 2004年1月1日至3日,按照大会日程,进行技艺展示和自由切磋。我演练了一套八极拳、一套疯魔棍、一套苗刀,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并获得大会颁发的一枚金牌。八极拳和疯魔棍是我的强项,2003年2月,在香港举办的“思源杯”国际武术邀请赛上,我曾获得八极拳和疯魔棍两项冠军。 我演练的这套苗刀是由燕青拳第四代嫡传人、“小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武术家、教育家马凤图先生最初在河北沧州系统学习劈挂掌和八极拳,后与八极拳家韩会卿和二弟马英图在东北结识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杨俊峰等武术名家并与其建立换艺关系.在此过程中,马凤图先生从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等人学习了翻子和戳脚,并向郝鸣九、程东阁传授了劈挂掌和八极拳.  相似文献   

20.
李会宁 《精武》2006,(10):46-47
关于八极拳的渊源和名称的由来,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台湾刘云樵先生的“巴子拳”说,这种观点至今在被很多八极拳门人沿用和肯定,致使国家武术权威人士也持此说并屡屡见诸报刊和各种综合图书。刘先生在他的《八极拳》一书中说:“八极拳是贯通古今的著名拳法,其发源地是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在此地俗名‘巴子拳’。中国北方,‘巴’字的发音与‘耙’字相同,而且有时会把‘巴’当作‘耙’的简体字来使用,因此,‘巴子拳’本来是‘耙子拳’的意思”。同时刘先生还引用了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