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5.25浙江舟山2007年5月25日,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在浙江舟山隆重举行了拳社成立75周年暨太极大家吴英华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34年出生,吴式太极拳大家吴鉴泉先生的外孙,吴英华、马岳梁先生之子。7岁开始跟随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精髓。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现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出版有《太极本义》等专著。  相似文献   

3.
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图南先生享年105岁,杨禹廷享年95岁,马岳粱享年98岁、他的夫人吴英华享年91岁,温铭三享年88岁,刘晚苍享年84岁,我的师爷王培生先生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4.
武宣 《武当》2012,(10):8
9月8日,河南省浚县太极拳协会成立六周年庆典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该协会的300多名拳友参加了庆典。年逾八十高龄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明师郑钧夫妇,携郑新会等部分赵堡太极拳传人应邀出席了大会。赵堡太极拳总会吴会长,以及浚县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浚县太极拳协会会长张琳茹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举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传人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陈正雷等名家,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各太极拳团体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一百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7.
鉴泉太极拳社是我外祖父、一代名师吴鉴泉定居上海后建立的民间武术社。今年鉴泉太极拳社已走过七十五周年的历程。外祖父吴鉴泉自1928年应旧时市政府、精武体育会、中法大学和众多社会名流的邀请,南下上海传授太极拳。不久外祖父就以超凡绝伦的技击和出众的个人魅力,迅速在上海树立了威信。当时从学者有众多的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也有太极拳爱好者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8.
锤嘉波 《武当》2006,(8):19-19
世人只知道满族人吴全佑(1834—1902)从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练杨式太极拳,后以太极拳小架传给其子吴鉴泉(1870—1942)和得意门徒王茂斋(1862—1940),而创“吴式太极拳”,而极少人知道吴式太极拳来源于宋氏太极拳。于志钧撰写《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一文刊发于《武当》2002年第  相似文献   

9.
一、夕阳红石磊,陈式太极拳陈鑫拳架著名传人,中国武术七段,现居开封某休干所。他虽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嗓音洪亮,  相似文献   

10.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武宣 《武当》2012,(4):10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7,(6):63-63
主讲名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传人陈小旺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之嫡孙。自幼习武,精通陈式太极拳理论,套路、器械、推手。1985年,陈小旺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天皇的亲切接见。多年来,陈小旺辅导中外学员数万人次,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这其中包括多次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伟;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  相似文献   

13.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5):14-17
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认太极拳出自道家,而称太极拳为自己祖宗所创,但其理论功法和拳势名称基本上都还是沿用或保留着道家太极的内容:另外,根  相似文献   

14.
李正 《武当》2000,(12):39-40
众所周知,杨露禅曾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后进京城人王府教拳。父子两代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使杨家拳名扬天下。而后经过班侯、健侯、少侯、澄甫的宏扬传播,使杨家拳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奠定了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众名家、传人的发展创新下,又演变出吴、武、孙各式太极拳。目前流传较  相似文献   

15.
吴英华系吴式太极拳宗师吴全佑之孙女,吴鉴泉之女。她继承家学,功深艺精,走架形神酷肖其父。1921年任北京国术馆及1938~1941年任上海国术馆太极拳教师。建国后被上海市体育宫聘为太极拳教练,从学者甚多。自1942年起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毕生致力于教拳传艺,门徒众多。为缅怀她的业绩,其女马江燕特为撰文《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6.
殷铁军 《精武》2010,(12):70-71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单一的,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4,(12):10-13
2014年10月17日,在中国湖北省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正值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期间,以傅声远、赵幼斌、李正、李学友、陈龙骧、丁水德、王志远、王嘉林、松绪金、翟金录、洪日镜等为代表的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以及众多的第六代传人汇聚一堂,在著名武术专家吴彬、江百龙、余功保等的见证下隆重举行了"首届中华杨式太极拳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白水 《武当》2004,(7):62-62
过去,上海市各地和其它习武地区很少有过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身影。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位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即西北三杰郑伯英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杨帮泰先生,当初也是唯一在上海教授过赵堡太极拳的老师,但所教弟子为数不多。第二位是林泉宝先生,他也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一代传人,是西北三杰郑悟清、侯春秀先生之门下弟子,八九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20.
艾山 《精武》2004,(9):36-37
清朝末年,一书生以而立之年初涉京津武界,从学太极巨匠杨澄甫门下,苦练太极功夫七年,之后撰写出一部《太极拳术》,一时声名鹊起,为世人瞩目。继尔又在上海创立致柔拳社,成为继杨澄甫之后杨式太极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