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短跑运动训练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当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高原现象——也即速度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一、短跑运动员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1、短跑技术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短跑训练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当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也就是专家通常所说的高原现象——也就是速度障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对高校田径短跑训练的现状分析短跑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具备在比赛中发挥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因此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许多教练员及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高校在田径短跑训练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训练期限短、时间少、条件差等实际问题。在主观上看短跑运动员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即“速度障碍”的出现,往往造成短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下降,比赛信心不足等“症  相似文献   

4.
在短跑训练中,容易出现“速度障碍”现象,表现为速度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此阶段如果教练员采取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就会使运动员产生更快的速度动力定型,使短跑成绩达到新的水平。笔者在训练中,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短跑成绩提高,速度起主要作用,而速度的提高与力量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力量素质和发挥力量训练的良好效应。本文从大负重力量训练角度,阐明业余短跑运动员采用大负重力量训练是促使力量素质快速增长,以较短时间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并就业余短跑运动员年训练计划中如何安排大负重力量训练和如何处理好大负重力量训练与快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对大负重力量训练期间与之后短跑成绩产生负正效应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由两方面内容构成,即疾跑训练和速度力量的训练,后者从属于前者。短跑项目的基本特征:最大强度的起动;后半程距离的速度大于前半程。提高起动疾跑速度的最佳距离为5。米,提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一个最主要的素质就是获得最大跑速的能力,而最大跑速又是在多年训练中逐渐提高的。训练中,人们常会发现当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速度稳定或停滞的现象(即速度障碍),这就意味着运动员的机体需要新的和更大强度的训练刺激突破速度停滞。长期使用相同的练习手段会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相似刺激产生适应,而无法挖掘运动员体内的潜在的机能能力。速度停滞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克服,必然会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在人为的特定条件下有助于运动员打破速度障碍,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的练习手段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和研究表明,非传统练习方法可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强化训练;2.提高速度力  相似文献   

8.
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在国内是很少有的,而且,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训练的专家所置疑或予以否定,他们认为,只有耐力项目为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在缺氧的情况下,发展有氧能力的目的才上高原,而短跑运动员上高原,非但不能提高短跑的速度,反而会严重影响短跑的成绩,因为在缺氧的情况下,会对短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速度障碍 运动员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当位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短跑成绩就会出现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这种状况通常就称为“速度障碍”。这种平台期是运动员、教练员最感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10.
速度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必备的主要运动素质之一,是掌握和运用技战术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速度力量素质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关键。文章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特征出发,探讨发展其速度力量方法,力图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速度训练中,当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会出现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速度障碍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因素。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这是由于训练中没有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而使运动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停滞不前,就会出现速度障碍。一、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由于训练不科学,引起速度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找出存在的原因所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最突出的障碍现象:1运动训练负荷过度。2训练方法和内容单一、片面、陈旧。3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4运动专项技术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原载美国《学校教练》1989年3月号]比方说,有一名潜能很好的短跑运动员被选入田径队。教练员为他制定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他的短跑速度。在进行了3—4个月的强度训练后,该选手的成绩并没有提高的迹象你能责怪他沮丧和灰心吗。问题的根源在于训练计划。因为正是耐力训练改变了运动员的肌纤维结构,它并不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途径。短跑教练员对其队员短跑训练的特殊性还不够重视。他们没有认识到长跑训练反过来会影响短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由于这  相似文献   

13.
杨永超 《中华武术》2006,(10):44-45
在短跑运动中,速度素质是主要素质之一。在不同距离的短跑训练中,都把发展速度素质放在训练的重要地位。速度能力的提高,是短跑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可塑性强,体能不断增长,发展速度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短跑训练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要提高短跑成绩,赶上世界水平,作为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明确一些基本理论,才有利于选择合理训练手段提高运动成绩。本文重点对短跑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及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密切关系的速度、力量、柔韧等基本素质进行分析,为训练提供解剖理论依据。短跑是一项典型的速度项目,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要想提高运动成绩,除加强技术训练外,还必须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员身体素质越全面,训练水平越高、学习和掌握技术越快。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素质跟不上去,掌握技术就会停滞不前,运…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发展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与最大力量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成绩是肌肉力量、协调性、肌纤维收缩速度、动作速度等综合能力的体现。若提高短跑成绩仅强调速度是不够的,力量训练也同等重要。在短跑力量训练中目前更多的是采用快速力量训练,而对最大力量训练提高短跑专项力量尚认识不足。为此,在详细论述最大力量训练与快速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效果基础上,找出在发展最大力量基础上,创新综合训练方法发展快速力量和肌肉协调性,对提高短跑能力和成绩具有重要的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速度是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高校业余训练存在时间无法保证、训练条件差等特点,如何提高短跑速度,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及有关资料,从几方面总结分述如下:一、提高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短跑起跑时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快的学生能使短跑比赛的成绩提  相似文献   

17.
前段,我利用假期走访了几个地方的中学,看了看校代表队的田径训练,有部分体育教师反映:当短跑的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水平时,会出现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速度障碍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训练不科学等主观因素。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这是由于训练中没有采用必需的手段和方法,而使运动素质,首先是力量以及技术水平不能进一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如何有效提高短跑速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短跑训练中,利用"软着地、硬起步"的跑步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步频,并缩短一个跑动周期的时间是提高短跑速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短跑水平,必须大力搞好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主导素质,它对短跑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发展速度,已成为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教练员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短跑水平,必须大力搞好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然而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主导素质,它对短跑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发展速度,已成为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此都十分重视,正在从各方面进行探索。我多年从事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在实践中,通过全面身体训练,发展速率与频率、快速力量、技术和短距离跑的能力的训练,使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见表一)现将自己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