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管理制度、办学行为、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以这些要素为基础,优质学校形成的基本机制为: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导向机制;清晰而共享的学校愿景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动力机制;完善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优质学校形成的保障机制;规范而务实的办学行为是优质学校形成的运行机制;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中,我们通过挖掘历史、提炼现实、感悟愿景,形成了学校主题文化序列。“龙舞阳光”就是磁器口小学近200年办学历程凝聚而成的核心办学文化理念,这一理念追求的是,人人充满活力,个个充分发展,事事追求和谐,引领师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组织的价值观管理。大学文化建设可运用价值观管理的逻辑,以大学战略目标为心理愿景,以大学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观照,通过持续的大学文化价值观管理运作,使大学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学校的目标、使命、愿景有机统一,形成对大学文化的情感依附与价值归属即“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使大学人的共同信仰和价值体系沉淀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制度理念,生成凝聚并引领大学人以特色发展实现学校战略愿景的集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和谐,指色彩、音乐等配合适当,或和睦、融洽.因此,和谐引申的含义是事物发展各要素相互协调的美好境界.据此,"和谐教育"可理解为教育各相关要素相互协调、融洽发展的良好教育状态.这种教育状态必定是教育者共同的愿景.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在二十年前提出了追求"和谐教育"的愿景,形成了学校对"和谐教育"校本化理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行为,成为一所以"和谐教育"为品牌的优质学校.他们用自己的办学行为解读了对"和谐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我们讲的"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大学的领导应该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讲,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学校训内容雷同化、口号化,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相当严重,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缺失。校训是基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应然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文化符号,校训应是学校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校训应是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校训应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学校座右铭,校训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人性化管理是学校的一种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能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因此,以人性化管理营造积极向上、超越制度的精神文化氛围,则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一、明确办学思想并转化为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引领教师主  相似文献   

8.
一、愿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台湾 的每所学校都有明确的愿景,“愿景”即“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共同的精神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是学校绵延流长、兴旺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如百年名校新北市中和小学愿景:营造一所卓越快乐的学习园地,孕育健全人格之中和(中正平和)之人,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无限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一、愿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台湾的每所学校都有明确的愿景,"愿景"即"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共同的精神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是学校绵延流长、兴旺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如百年名校新北市中和小学愿景:营造一所卓越快乐的学习园地,孕育健全人格之中和(中正平和)之人,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无限的活力、创新的思维、高尚的品格、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处边远山区的义方小学的愿景:健康成长、认真学习、感恩知足、多元创新。他们都把各自的"愿景",化为点点薪火,化为一个个坚实的步伐,引领着学校健康、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守武 《教书育人》2012,(11):50-51
学校教育软实力,可以理解为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它是学校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达成高质量学业的能力。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学校文化(如,学校精神文化中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学校管理、办学特色、学校在区域教育的影响力、学校的声誉及美誉度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Most universities worldwide are becoming distance education providers through adopting 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via th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enable them to open their courses to both on‐ and off‐campus students. Whether this is an effective introduction depends on factors that enable and impede the adoption of such systems and their related pedagogical strategies. This study examines such factors related to adopting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a large multicampus urb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case study approaches and purposively selected the sample consisting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cademics from across the university, who used web‐based approaches to teach both on‐ and off‐campus learner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ogers’ theory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nd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revealed a series of enabling and impeding factors faced by pioneering technology‐adopter teaching academics, some of which are technology related while others are policy related and common to large multicampus institu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safe adoption environments recognizing career priorities of academics are a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evolving institution and its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staff.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conditions that would form a safe, enabling, and encouraging environment for technology‐adopter teaching academics in a large multicampus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  相似文献   

12.
影像作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方式,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参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核心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助益培育高校组织文化的凝练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本文通过理清教育与影像的关系,探讨影像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摸查红河学院目前影像资料管理的现状,提出红河学院打造可视化校园的解决方案,进而对红河学院影像资料库及行政影像资料库的创建及设计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3.
以开放教育理念来引领,以法律法规和办学政策为支撑、依靠政府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和电大的系统优势构建起现代开放大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优质资源库,搭建起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创建山西开放大学可选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宁波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从宁波的市情出发 ,借鉴国内外建设“大学城”的经验 ,成功建设了宁波市高教园区 ,构造了独具特色的“宁波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园区 ;多元办学体制促进资源共享 ;多重功能竞合 ,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带动园区建设等特点。宁波高教园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有力地促进了宁波高教事业的发展 ,并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校多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校区办学是我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多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着分校区的文化建设、学分制改革的同步推进、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信息技能的提高等问题,应从健全管理机构、推进二级管理体制、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加强多校区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重物质轻内涵、重知识轻思想、重制度轻落实、重校内轻社会等问题。可以围绕校风、教风、学风、机关作风等方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物质与内涵的双管齐下;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研水平和打造精品项目“两手抓”,将高校打造成思政建设高地,实现知识与思想的相辅相成;挖掘传统资源对接新型平台,在创新中实现传承;推进校内与校外开放合作,加强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7.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拟以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重点学科为基础,采用云技术建立具有先进理念、融合各方资源、合作共赢的智能化综合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从而释放各方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推进人才培养与科研的深度合作,组建校企实验教学与科研团队,最终形成一个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开放服务,具有较好示范辐射作用的国内先进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云平台。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示范区建设对电大系统的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大校园文化示范区是对电大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后,对优秀成果的集中宣传和示范,可由中央电大牵头,各省级电大参与,仿照英国开放大学的校园建设理念,借鉴昆明世博园的建设模式,兴建一所体现电大教育文化精神的实体校园。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电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9.
抓住机遇 努力建设多科性的侨乡高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泉州师院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定位、培育特色、创新体制、开放办学、保证教学、加强科研、优化师资、多元筹资、建好校园、改革后勤"等十大办学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不同,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也不同。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通过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