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程与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有着不同的载体形式,蕴含和体现不同的课程信念。现有课程载体固守于"确定知识"的课程信念,时常陷入纯粹技术主义误区,急需信念视角的反思和转向。课程学习包深刻领悟"学习者经验和动态知识"的课程信念,形成"心有学生"的课程眼光,适时融入教育技术趋势,有机融合课程材料库与课程材料整合技术平台,创建出信息化整合型的教学资源,创生学习者经验,是促进资源型学习深度实施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与学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知识重构。课程材料观是利用网络这一认知工具尽可能多地为学习者提供全面而具体的学习素材,是大课程观、学习化课程观。其基本的立场是以学为本,主要构成是学习者的学习素材包,基本形式是课程目标库、试题及检测库、相关资料库、动画图片等技术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孙泽文 《辽宁教育》2012,(15):23-25
学习者中心课程是一种以学习者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编制的课程,知识的"参与者理论"是该课程的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需要在学习者的参与中才能生成的存在。学习者中心课程的设计强调自主、自由、尊重与活动等,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儿童中心设计、活动——经验设计、开放教室设计和人本主义设计。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理解、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许多新的观点.虽然基础课程改革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而在实施中,教师却很难把握建构主义与基础课程改革的契合点.因此,本文从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以及建构主义与基础课程改革的契合及对教学的意义,以期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从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来分析,教材需要尊重;但从"学习者经验"出发去思考,则可以进行调整与突破。本文从课程资源的视角结合《倍的认识》教学内容,围绕内容学习时间点的调整与课时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两个纬度谈了基于"学习者经验"的教材处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程本质是课程理论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活动、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知识的观点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但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系统,经常凌驾于学习者之上而忽视学习者的需要和发展。课程是活动的观点源于活动学说,强调课程是学习者自主活动的总和,突出了学习者是课程主体,但容易与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混淆。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观点不仅可以包容用知识定义课程时所含的全部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者主动获取的过程也包括进去。将课程本质的定义从知识转换为经验,是对于课程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6,(9):99-105
当前,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大部分网络课程难以有效支持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缺乏面向学习者认知支持的策略和方法。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图的网络课程知识组织模型和一种基于学习者知识状态模型的个性化导航方法,并以"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主题图的网络课程知识组织模型能深入揭示、表示各知识单元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知识导航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学习者知识状态模型的个性化导航方法则动态地记录了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并以图结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导航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学习者出现迷航问题,更适合引导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8.
远程课程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材料,是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的最重要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远程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应承担起情景创设、学习引导、评价激励、促进交流协作等的重要的学习支持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学习者提供的课程资源俨然是电子化的教材,存在结构僵化、内容单一、缺乏教学设计支持以及资源与使用过程分离等问题。该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引入本体技术灵活管理和使用日益丰富的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过程性资源素材;开展详细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简明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强调课程资源设计要遵循知识可视化原则,尽可能地帮助学习者系统、快速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该文最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该课程对应的学习资源,以此为各远程服务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该课程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课程。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它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明显不够。"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者置于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问题解决的技能,进而发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体视域下的网络课程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育的知识管理运用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帮助在线学习者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和传播知识,最终促进学习者的知识的积累.本文通过将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技术引入到网络课程知识的管理中,结合远程教育学课程知识特点,抽取课程核心词汇,建立类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关系模型,完成课程领域知识本体构建.然后,结合学习对象元数据LOM标准,确定了用于描述学习资源的元数据,建立了学习资源描述本体,最后将课程领域知识本体与学习资源描述本体进行了关联,通过开放式管理,实现网络课程知识的生产、利用、传播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学生探求知识留下了探索的空间。"讨论式"教学方法还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颜正恕 《成人教育》2013,(11):46-4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本位课程论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成为科学的改革方向。新的课程体系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学生在动态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体验。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活动,不但形成显性的知识能力体系,而且还激发学生隐性、个性化的、新的、序化的经验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习、能工作、能思考、能创新的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准员工。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是那种预设的规范性的和特定的知识载体,它是一种具有“人文化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在价值视域里是一个能够滋养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鲜活的世界,是学生生命驻足与流连的不可或缺的世界。因此。校本课程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精神的建构过程。我们之所以将校本课程置于“世界3”的架构里。就是因为学生在与这个“世界3”相遇的时刻,这个“世界3”就成了被体验的对象,在体验中,此在与彼在的两个世界或者视野融合,或者视野裂变,但不管怎样,都会产生一种“有意味的体验”。并且,学生对这个意义世界的深度体验也会产生新的思维秩序.或者新的感知方式。这其实就是将校本课程的内容转化为一种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关键词,利用共词分析法分析研究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12年之前的相关文献,发现此类主题的研究共有整合中的教与学理论、教育技术在整合中的应用、整合资源建设、关注整合中的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等6大类。从类团关系图和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当前的核心研究领域集中在教与学理论、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教师培训、学习者研究、教学资源的研究略显薄弱,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力度,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经验等,借助于“课例学习+行动跟进+经验打磨+实践反思”等“行动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不断重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践),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传递、积累数学教学知识,在反思体验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是远程开放教育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探讨科学测评远程学习效果,改进课程考核的模式,需要从网络运行条件、师资队伍条件、学习者需求条件、课程内容条件和教学管理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我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课程改革重新界定了课程的内涵,从前人的知识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社会因素、教师及教师的知识经验、家长及家庭环境等方面丰富了课程资源的来源,并拓展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研究和了解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鉴别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文本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又好又多的苛刻要求,课程文本变革势在必行。兴起于美国的"概念重建运动"主张重建课程文本的概念,但单纯强调主体体验和对话的"话语文本"难以作用于实践。深度学习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课程文本必须以知识学习的深度为基础、体现学习的过程性,才能融入主体体验。深度学习引领下的课程文本通过构建目标和实践体系,形成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知识深度互动的对话平台,既满足知识教学的需要,又为学生探究、体验、反思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模式要根据培养对象的学习需求、自身素质、客观环境等来制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调研学习者的求学动机及知识水平,进行学习价值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操性内容,增加多媒体和互动内容,网络学习平台要一体化设计,考试内容也要做相应改革,进而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