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德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于2011年7月11—15日在德国汉堡大学和柏林理工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有中方代表13人,德方代表30人。汉堡大学副校长郝格·菲舍尔(Holger Fischer)教授以及柏林理工大学副校长嘉布丽勒·温道夫(GabrieleWendorf)教授出席了本届论坛并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经验办出自己特色──德国部分技术大学教育考察报告陈智,林功实,宋烈侠,黄纯颖1994年4月24日~5月5日,清华大学赴德考察团先后考察了Aachen、Stuttgart、Berlin三所技术大学。其中重点考察了Aachen技术大学。考察中受到...  相似文献   

3.
德国历来重视高校教学科研与师资建设.作为柏林高校联合机构的柏林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所开展的柏林高校教师教学法培训、教师发展研究及高校结构建设策略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柏林高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它开展的扶持柏林高校教学科研的创新项目以及柏林高校教师证书项目体现了德国最新的教学学术思想和德国高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29日,联邦教研部公布的一项关于“德国学士和硕士”的调研成果表明,通过引进学士和硕士学制,德国大学生能较快地获得毕业文凭,德国大学更具国际竞争力。约1800个本科和硕士课程接受了调查。由卡塞尔职业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等教育历来作为欧洲高等教育的代表屹立于世界之林,尤其是德国为高校毕业生设立的就业服务系统更是成效卓著,体现了社会、政府以及高校多方参与的协同作用。其核心要素包含: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职业中介所以及学生个人。本文利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分析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的优势,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网站2012年7月23日报道,位于德国柏林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卓越计划"既没有为德国创造一个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也没有在大学创新精神发展中起到显著作用。2006年,德国宣布启动"卓越计划",德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三者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均获得广泛认可。德国通过给予大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实施"卓越计划"并建立"研究型校园",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改革学位授予政策;成立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合作的实体研究机构;出台推进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长期稳定合作的专项支持经费;以高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为其主要特色定位,在“类型不同,但价值相同”的原则指导下,与综合性大学等代表传统大学理念的高等教育机构相互对应,共同形塑了德国学术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高等教育并举的双轨格局。从高校分类管理、定位发展的角度观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历史渊源、法律基础、分类原则及其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明确的分类是应用科学大学特色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2006年德国开始总共为期11年的卓越计划,2017年"卓越计划一期"进入尾声。本文介绍卓越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通过德国高校的世界排名、科研产出的效果以及引起德国高校的分层来对德国卓越计划进行评析,并对"卓越计划二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昊  关健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1):30-32,42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宣布对德国绝交,次日,荷兰驻京公使为代管德国所有在华利益事情照会北京政府外长,得到肯定答复.8月14日中国对德奥宣战后,中国与荷兰为德国下列事务进行交涉:1.德侨民刑案件;2.德国侨民和银行;3.中国德国间的债务关系.中国政府按照海牙保和会条约以及其他国际协约一切关于战时文明行动之条款,恰当地处理了对德国的外交事务,收回了被德国以前侵占的权益,较好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究其原因,在于北京政府任用杰出的外交家抓住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1.
德国高校体系以平等均质为特色,各类型学校崇尚平等,特色各异。近年来,德国政府为提高高校竞争力,对促进学校差异化发展做出政策调整。“卓越计划”在平等传统上,促进高校功能分化:卓越研究型大学和均质大学并存,自治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均衡。从历史维度梳理德国高校分类发展进程发现,横向分类中均衡与均质并存,纵向分层中分化与卓越并举。正视不利于德国高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中国“双一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工作在现代德国高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高校的科研注重满足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科研与整个社会发展相融合;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随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德国高校严格要求教师素质,为进行高层次科研和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留学德国     
本刊记者在北京澳际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了解到:一、德国政府的留学政策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近几年来在对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不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外国的优秀青年去德国留学。目前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学生约有12000多人。另有数以千计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学者在德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德国高等院校严谨的教学态度,强大的科研力量,灵活的教育方案都是吸引海外学生赴德留学的因素。由于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至今德国的高等…  相似文献   

14.
对德国高校服装实践教学与项目设计课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地中德国情不同,教学体制,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观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笔者通过对德国高校设计及服装专业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与项目式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求对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有所启示,为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对高等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成人教育──参加“亚洲成人教育工作者研修班”情况报告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武世兴根据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应德国成人教育协会之邀,我于1995年9月10日至10月6日参加了由德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的“亚洲成人教育工作者研修班”。主题为“德国的成人...  相似文献   

16.
《海外求学》2003,(18):25-25
德国媒体透露,德国各地的检察机关近日查出了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诈骗助学金案件。据统计,约有10万名大学生涉嫌蓄意隐瞒收入骗取助学全。  相似文献   

17.
形成于2泄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确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运作留出了弹性空间.无论是解读德国教学设计基本原则本身,还是寻觅这些基本原则的提出与流变的轨迹,都会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技术转移是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德国注重技术转移队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和以人为载体开展技术转移、政府予以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机构以及注重品牌化的经营战略,使德国技术转移机构在推动德国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德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德国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丹丹在《我在德国学社会学》一文中提到一个非常小的教育细节,读来耐人寻味:在德国,社会学测验一般是根据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文章,说说自己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有一次,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的德语教材,德国文化可以分为德国交际礼仪与知识的文化内涵、德国宗教与哲学。教师在进行德语讲解时,不能只注重讲解德语的知识,而要将德国文化与德语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德国文化,从而更深层次的学习德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