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很难做到要言不繁,往往藏头掖尾,词不达意,需听者细加琢磨才能明白其意,这是“说”。至于“写”,作文真正“句子通顺”的不多,不少写得疙疙瘩瘩。而“句子通顺”是小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说写能力低,笔者认为与其语感能力有关。“感受→理解→运用”是语感发展的规律。语感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目前部分教师对语感训练只注意了“理解”和“积累”,让学生多读、多背,而忽视了“运用”。更有不少教师误以为语感训练只限于书面语言。其实,所谓“语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感中心说”也就逐渐替代了“知识中心说”,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第三次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随之“语感中心说”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知识中心说”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能力的转化。而语感中心说则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较为盛行的是“听说领先”。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的也只是说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倾听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解出来则是听、说、读、写的四项能力。只有使这四项能力得到同步同质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有效实施语感教学,势必有利于纠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那么究竟如何培养语感,进行语感教学呢?结合我国语文教育现状,提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条基本途径。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这是语感培养中最基本的途径。而强化实践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听读说写的反复训练。"听、说、读、写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写","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较为盛行的是“听说领先”。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的也只是说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倾听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解出来则是听、说、读、写的四项能力。只有使这四项能力得到同步同质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雪瑜 《考试周刊》2015,(43):26-2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训练。本文主要介绍语感训练的几条途径: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词析句中提升语感,在联想、想象中发展语感,在说写训练中实践语感。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写,忽视听、说,尤其忽视“听”的训练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割裂了听、说、读、写的整体联系,因而也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近一、二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听、说、读、写”一齐抓,尤其注意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我采取的做法是“以听带写,听写结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为了搞好“以听带写,听写结合”,我先作了两方面的准备:第一,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爱听、想听。我发现学生较喜欢听语文朗读唱片和课文录音。于是我就  相似文献   

10.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加速训练的过程。但是,人们一般重视“读”和“写”,而忽视“听”和“说”两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虽能下笔成文,却很难做到出口成章。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像重视“读”和“写”那样来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之做到全面发展。所谓“说”,简单地讲即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甚至一个人素…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习得,二是语感.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不断形成语感,而这种语感又促使其在语文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能力.人的素质应是综合性的,具体到语文.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应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型语文课堂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训练。近年来,笔者也时时感觉到学生们“说”的能力欠缺。比如课堂提问,很少有同学主动发言;即使发言,不是不敢大声讲出来,就是表达得不准确。于是,笔者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学生的听、读、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这个实践就是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课文的对话。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注重听力的训练,是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懂一段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中专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尚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尤其是对“说”的能力训练更为忽视.  相似文献   

18.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朱耀国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语言的感觉。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读、写、听、说的训练,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水平,而且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习得,二是语感。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不断形成语感,而这种语感又促使其在语文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能力。人的素质应是综合性的,具体到语文,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应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及效果王彩琴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的训练。目前不论是中学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包括少数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