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主要是以技术引进为主。尤其是在建国以后,我国经历了五次阶段分明的技术引进高峰期。这些引进的技术为我国开创工业领域、巩固国防、推进产业升级和进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技术创新也正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文章对新中国技术引进的五个重要阶段进行了成效分析和对比,提出了新时期提高我国技术引进效率、服务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主要是以技术引进为主.尤其是在建国以后,我国经历了五次阶段分明的技术引进高峰期.这些引进的技术为我国开创工业领域、巩固国防、推进产业升级和进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技术创新也正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文章对新中国技术引进的五个重要阶段进行了成效分析和对比,提出了新时期提高我国技术引进效率、服务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技术引进投入、来源地、消化吸收投入及R&D投入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现状进行纵向分析.从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等方面,分别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与引导不足、重点区域技术引进集中于三资企业、二次创新的投入能力较弱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投入比例偏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情报工作在技术引进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引进工作已受到各地区、各部门的普遍重视。尤其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就国家计划安排的技术引进项目来看,从1952年至1978年的26年间,平均每年仅引进30.4个项目,1979年到1983年的5年中,平均每年引进的项目增加到134项,1984年达到340项。技术引进的方式也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型向灵活多样型发展。除有计划地进口急需的成套设备外,引进生产线、关键性项目逐年增加,特别是“软件”技术的项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区域2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分析2009-2011年度和2010-2012年度效率值,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两阶段效率都有所提高,系统总效率从0.373提高到0.430,提高了15.3%,但是区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的动机是为获取现实的经济利益,有必要对技术引进中的获利机制进行研究。考虑在技术引进合作中,是否进行二次技术引进由技术引进方在事中而非事前做出决策,且技术引进方对该决策信息具有一定时期的信息优势,研究这种情形下技术引进方销量决策所蕴含的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的获利机制。分析表明,当技术提供方风险规避时,引进方销量决策呈现棘轮效应,当技术提供方风险中性时,引进方销量决策呈现声誉效应。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从产品、资金、R&D投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4个主要因素: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引进与消化、人员素质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国际大型企业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技术选择战略与高新技术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战略是以技术引进为主,技术创新为辅的技术赶超战略。在技术引进中,硬件设备引进的比例在下降,软件技术引进的比例在上升。在引进设备中,成套设备的数量在下降,关键设备的数量在上升。高新技术创新的项目数和资金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外技术的依赖性在降低。技术引进中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的依赖性,引进的高成本和重复引进,指出了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人才少,资金投入低,缺少必要的技术孵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都是获得先进技术的手段,创新与引进,既可以相互代替,也可以互相补充。国际经验和我国自身经验都表明,忽视技术引进,搞闭门造车式的独创,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合算的;而忽视技术创新,过度依赖引进,又会使科技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如何采取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增强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模式。广东对外开放水平高、高技术产业密集、产品出口导向明显、技术引进效果好,但也存在技术引进的自主性差、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引进结构和方式落后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广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中长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技术引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前的引进技术设备阶段为我国建立独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四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包钢技术引进项目的谈判技巧与顺利实施,并结合参加多项技术引进项目的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研讨,以广泛交流经验,共同提高钢铁企业引进项目的谈判与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国力理论的历史考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祖辉 《预测》1993,12(4):64-66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世界之格局仍未摆脱一种以实力为背景的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乃至相互威摄的复杂循环圈。苏联和东欧集团的解体标志着以军事实力为主要威摄手段的国际对抗时代已经过去,然而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影响和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的突出和重要。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能  相似文献   

15.
彩电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彩电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技术学习过程的新模式"技术引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彩电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分四个阶段,综述了彩电产业的阶段性技术学习特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给出了一个新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过程模式.通过彩电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研究,我们所能够得到的启示是1.了解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是政府干预产业技术发展和制订激励产业创新政策的先决条件;2.政府干预和激励引进型产业的技术发展,其理论根据应是"技术引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模式,而不是"引进、消化和创新"模式;3.系统性是创新的本质;4.创新是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技术引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山东省技术引进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省技术引进增长迅速,技术引进行业规划性强、关联度高,以硬件技术引进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制造模式使我们长期不变地处于世界垂直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制约了技术引进关联效应的发挥;以硬件为主的技术引进方式客观上限制了技术引进外溢效应的发挥;重引进轻吸收,导致技术原创力较低。为提高山东省的技术引进效率,政府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山东省技术引进的关联效应;进一步优化山东省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有效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提高山东省技术引进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上海贝尔作为首家从国外引进程控交换技术的国内通信企业,在其15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内通信行业缩短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贝尔公司的技术引进也从国外扩大到从国内其他企业、大学或研究单位引进技术。在《上海贝尔公司技术引进标的研究》(见本刊1999年第3期)中,我们研究了上海贝尔公司如何根据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来选择技术引进标的。本文进一步研究上海贝尔公司如何选择技术引进模式。(一)各模式利弊的一般分析上海贝尔技术引进项目主要采取的几种模式见…  相似文献   

18.
刘云  赵家虎 《科研管理》1999,20(2):46-54
本文通过对安徽合力叉车现象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输出是振兴我国民族制造业的有效模式,并对技术引进的决策与组织、政府的干预与支持以及企业家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有借鉴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从创新能力的视角考察中国技术引进可以为战略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从创新能力的视角综述了中国技术引进及溢出的渠道、效果和影响因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仍然是中国获取技术能力的重要来源,并且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中国技术引进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调整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形成"引进-消化吸收-扩散-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从跟随模仿向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路径转变.另外,从研究方法而言,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和区域案例研究,解决具体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各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分析福建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提升福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