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报告”在《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8日、7月20日及以后每周星期二的“学习周刊”上刊登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只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也只是大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整体实力和贡献的评价必须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  相似文献   

2.
读书     
李瑛 《档案管理》2005,(4):96-96
提起读书,便使人想起了高考前的日子。那时候,读课外书是一种奢侈行为。因为有升学任务在头顶上重重地压着。美国小说《飘》是许多同学在“地下”状态秘密完成的。读过它的人,认为它帮助我们搞清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班里突然冒出几个“张思嘉”、“王思嘉”,这是个别同学对书中女主人公赫思嘉的顶礼膜拜和狂热追随,在人生的转折点改变了自己的名字。更有几位矜持而有见地的同学,将高考志愿和自己的命运前途选择到不同院校的“历史系”,这与大家都喜爱《飘》不无关系。这足以见证这部书不同凡响的魅力了。那时我…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郑州举行了"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新品发布会",推出该社新品《绝对职场》系列《高考志愿填报宝典》(软件)和《谁也抢不走我的大学》丛书。《高考志愿填报宝典》(含光盘1张图书1本),主要利用各省多年的高考招生录取数据信息,并对录取数据进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学生选择报考大学及专业都是先看大学排行榜。昨天,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公布了《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为正在填报志愿的高考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这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连续第7年推出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也是目前国内最详细、排行榜最多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其特色十分明显。一是对象创新:充分考虑到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  相似文献   

5.
《评价与管理》2004,(3):78-78
由《中国青年报》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报告》7月8日公布后,国内很多高校的论坛都在第一时间转载,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针对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在大学生中的反响,笔者在北京的高校进行了采访,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212名大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6.
余喜 《电子出版》2003,(3):47-48
在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时候,经常要使用“后退”按钮实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功能。即从不同路径访问一个页面时,这一页面上的同一个“后退”要能回到相应的不同页面上,这时常出现按钮或热区的重叠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常让人头疼。下面通过自己制作多媒体光盘中的一个实例,介绍一种灵活运用“Authorware”计算图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们制作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多媒体光盘,一共收录了100所高校,访问一所大学主页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正《羊城晚报》2010年1月31日A1版头条刊登的《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确实是一件花了记者大量时间求证、推动,报社花了巨额资金抢到的今日独家新闻。笔者认为,《羊城晚报》对独家新闻第一时间做了滚动的这一做法,特别值得叫好!独家新闻《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它的产生有一个曲折和艰难的过程。《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听到广东省招生委员会为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将实行"平行志愿"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邱均平主编)是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大学评价项目及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它公布了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包括5个排行榜:①中国重点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②中国一般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③中国民办普通高校竞争力排行榜;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⑤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给出了全国832所高校(未含港、澳、台高校)的综合排名以及在不同类型高校及所在省、市、区排行中的位置,其中分为重点大学121所,一般大学539所,民办院校172所(全国首次评价并公布其结果),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还介绍了每个大学的概况、特色或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26日,南京2010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上的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在高考生源下降的背景下,未来的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陷入残酷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10.
新的媒介环境的到来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传播受众和媒介使用者的考生在新媒体时代高考志愿填报时的媒介需求也在改变,洞察考生需求,更精准、全面、具吸引力地为其提供高校信息成为招生宣传的新要求。本调研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旨在了解考生志愿填报过程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情况,推进高校招生工作媒体运用体系建设,更有建设性地为招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0):14+16+18
焦点高考"退烧"6月7日和8日,被誉为最公平竞争的高考在全国举行。而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高考报考人数锐减,受冲击最大的是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  相似文献   

12.
唐子 《档案管理》2005,(4):91-91
应该说,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是沾“扩招”的光才有机会读大学的。但是我和他们却都抱怨不已。如果不是高考发挥不好,如果不是志愿填报不当,怎么说也不至于被“扩招”进这么一所“二三流学校”。  相似文献   

13.
叶慧珏 《评价与管理》2004,(3):73-73,76
在《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两份报告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前20位的高校中,有近15所都是经过合并的高校,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另一方面,在评价报告中,目前还在100位之后的许多高校,不少也是经过合并后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4.
1992年4属1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推出同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伏在书桌上,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充满忧虑和渴望……照片的标题是“我要读书!”这张照片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作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它凝聚起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孩子因此改变了命运:这张“大眼睛”照片的主人公就是苏明娟,安徽省全寨县人。2002年7月7日,读高三的苏明娟参加了高考。10年来,苏明娟一直生活在关爱的阳光里,但也有委屈、被误解、心烦和流泪的时候,尤其是高中三年,被学校善意“雪藏”的日子里,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13日,苏明娟在填完高考志愿后,终于敞开心扉,一吐自己成长的“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余喜 《电子出版》2002,(11):38-40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一种集图、文、影、音于一体的新型出版物,相对于传统出版物由于其情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因此颇具魅力。但是,相对于传统出版物,它的制作过程也要复杂得多,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注意许多技术和细节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为武汉大学出版社制作《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多媒体光盘过程中的经验,浅谈几点制作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中旬北京晚报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共同推出了《中招咨询特刊》。6月20日,北京晚报又以16个版的篇幅刊登了《高招咨询特刊》,为高考完之后正在为填报志愿着急的考生和家长送上及时的信息大餐。这些信息从多个角度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意见,其中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考生及家长这一特殊群体,公共图书馆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所给予的信息咨询辅导援助,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是特色服务的拓展、是信息服务及个性化服务的最佳体现。笔者通过分析社会整体志愿填报存在的问题,对公共图书馆高考咨询辅导的优势、咨询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咨询辅导的方式方法以及该活动所带来的启示等方面作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日前,西藏人民出版社北京编辑发行部在天津图书大厦追加两场专家讲座,再次现场解答家长、学生们的问题,现场火爆的气氛,让人惊叹。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编高校招生录取及填报志愿指南》又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报志愿时,有一位家长同时为自己的孩子填报了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两个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学校,结果孩子的这两个志愿全都落空,明明分数远远超过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分数线,但仍然落了榜,家长考生真是有苦难言,可早一点也不知道该去问谁。类似这位学生和家长困惑不解的教育难题确实太多太多了,他们迫切地需要大众传媒尤其是影响巨大的电视传媒为自己释疑解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电视科技教育资讯咨询节目,理应担负起观众们亲密可靠的师友的责任,可是目前这类节目的现状,让人觉得确实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而在就业市场中,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毕业生比比皆是,这不仅涉及到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更是社会教育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成了干千万万的家长及高中毕业生高考后最急迫的关切点。面对全国上千所高校、几千个专业,填报高考志愿、选择理想的专业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