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分析第十届全运会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和出现的不足之处,探讨其深层次的媒介环境原因,并从改进传播效果的角度前瞻如何提高2008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水平,以期在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中更好地体现媒体责任,传播奥运精神,维护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摘要: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证了运动员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行性。同时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国家形象,并对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运动员的国家形象塑造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奥运会拥有完整的符号象征体系形塑认同、以体育竞赛为核心话语体系、提供了多重文化认同的交流空间。在奥运文化场域中,奥运会运动员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具象群体,其媒介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同时拥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多维度途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运动员通过赛场内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拥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行性。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所建构的形象逐渐丰满,其国家形象体现为以赛场规则为行动准则的奥运拥护者形象、以赛场为传播平台的文化使者形象、以个人魅力和率真表达塑造的积极媒介形象。在多元传播途径的情境中,运动员可以从创造潜意识链接点、激发情感认同、完善自身媒介形象等方面改善旧形象,塑造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奥运传播的方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的世纪,受众的注意力正日益成为媒介争夺的稀缺资源。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同时也是媒介的"奥运会"。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要在奥运传播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加强奥运传播的运作意识,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这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对这起重大媒介事件,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如何报道的,有哪些经验与不足,是人们需要了解的。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前3届奥运会的电视传播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采用了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电视媒体在北京奥运会前期、期间和后期不同阶段的传播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形成了对我国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在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相对完整的印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在范围、总时长和质量上超过了往届,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促进了中国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本土传媒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打破只关注本国选手的固有模式,突出了国际化视野;在本届奥运会电视传播工作中秉承了“服务媒体、引导媒体”的管理理念,为中国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体现出人本化情怀,关注人与奥运会的关系,对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看到,我国的奥运会电视传播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报道的创新性和深加工能力欠缺,节目形式雷同,媒介人士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同时结合实践进行总结,梳理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和传统以及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历程,分析论述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作用以及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策划的关键因素,从而总结出第29届奥运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筹办奥运会及大型赛事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一届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因此,奥运会报道不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同时也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北京奥运会,中国媒体第一次以东道主身份参加奥运会报道,就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奥运会报道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我们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受众媒介期待、媒介接触、媒介使用与满足等方面,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武汉8+1城市圈的9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了1 000人进行了调查访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奥运会,我国媒体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全球公众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和平的热爱,展示了大国风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收到了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预设效果.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的绿色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不仅体现在取得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给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遗产上.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是多层面的,绿色遗产是它的最丰厚核心价值,绿色场馆、绿色体育、绿色意识是推动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伟大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实现体育传媒对民生的有效助力,从体育传播机构的现实及其所要考量的主体责任,业务报道定位的与时俱进、报道选题的策划与长效跟进,以及全媒体发展时代的体育媒介素养对民生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有代表性地选取了平面媒体、通讯社等不同媒介形式,通过对它们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路径的分析和比较,初步研究体育媒介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媒介在服务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属性与定位。  相似文献   

9.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项目设置的变化是现代夏季奥运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和独特的现象,项目设置是一届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设计和重要的评判准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比较分析、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论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奥运项目总量将趋于稳定并出现小幅波动;基础项目、高经济关联度项目和较多体现人文精神的项目会成为奥运会的稳定项目;大项的变化将主要来自边缘项目和备选项目间的更迭;小项的变化将更加体现男女均衡;经济性、观赏性强且适宜市场运作的项目将逐步取代不具有这些特征的项目.奥运会项目设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目前奥运会项目尚未反映出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奥运会设项改革不仅应体现运动项目类别和性别的均衡性,还应体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传播活动,奥运赛事更是最广泛的体育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对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以对奥运赛事进行直观简洁的描述。借助传播学上的模式论对于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掌握对现实性有指导作用的模式有助于正确认识奥运赛事的传播现象,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落幕已过去1年。在后奥运时代需要反思媒体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奥运会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媒体此次报道视野开阔,国际化思路彰显,树立了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基调,采取了宽泛的报道框架,从而最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今后媒体需要从3方面改进体育报道:1)加大深度报道力度,2)坚定"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3)克服"金牌至上"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我国北京与张家口地区将承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既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办赛能力提升的又一次肯定,也是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获得推广发展的重大契机.随着时代变化,当代赛事营销也出现了:赞助、广告、媒介宣传、运动场馆地标化建设、运动品牌文化构建等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一个全民参与、群众认可、富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提出大众性、多维度性、创新性、非营利性四点宣传营销原则,从赞助商的资质和形象加以挑选和审核,选择与2022冬奥会理念契合的赞助方;以赛事为中心,实现冰雪运动的城市营销;利用奥运赛场的影响力,赛前赛后实现赛场专业的运动地标构建;从本土冰雪文化出发,丰富赛事的内涵,打造中国化的冰雪运动赛事的四点实用性策略,进而实现提升2022冬奥会的赛事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家媒体联合报道奥运赛况的报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可以说是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竞技场,它将世界上不同种族、肤色、国籍、宗教信仰的参赛者融合在一起,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冲刺。而竞技场上的拼搏也吸引了众多奥运报道媒体之间的竞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在央视电视媒体独家拥有奥运会报道权的情况下,各省级电视媒体另辟蹊径,采用联合报道的新模式,成功地为观众奉上了另一种口味的奥运大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和调查数据,对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至举办期间的中美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研究.研究侧重探讨了隐含在北京奥运会中美议程设置层面后的媒体体制、意识形态、他塑等背景和中美媒体正负议程设置的客观环境,并通过分析找到了我国媒体议程设置和美媒的差异所在.认为提高我国各级官员和媒体工作者的媒介议程素养、他塑能力、媒体传播效果、借鉴美媒负面疏导理念应是后奥运时期我国媒体议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是奥林匹克理念的回归与创新,通过与现代奥运会理念的比较,青奥会的大众式参与文化理念、普世性价值观、简约的办赛理念、竞技、文化教育完美融合的办赛方针,对于克服现代奥运会的运动员职业化、民族主义情结、大型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不足与异化,解决奥林匹克理想与实践的日趋脱节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概况进行了全景式研究。研究结果: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会期间,我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录。互联网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联网和电视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和丰厚版权费,还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18.
奥运信息传播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提高传播效果,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在申办和承办奥运会过程中的社会功能,通过对广州市部分市民的调查访问,发现:民众对奥运常识知之甚少;对申奥内心期待值偏高;大众媒介的申奥宣传不够全面、客观,传播的内容、方式与受传的需求存在差距。根据大众传播的现状和申办成功后将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奥会和奥运会的东道城市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奥运赛事的承办为其创造"遗产".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阐释"奥运遗产"概念的内涵,并从体育参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青奥会和奥运会遗产的异同并讨论其原因.虽然青奥会与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并一脉相承致使二者在奥运遗产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办赛理念和影响范围的迥异仍然可以体现在奥运遗产中.2007年后,青奥会和奥运会能够实现并存的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重心.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考验是青奥会和奥运会的共同议题,如果奥运会要以世界性大型赛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来度量"奥运遗产",青奥会就有必要从全球青少年通过体育所搭建的平台实现沟通与理解的角度来框架"奥运遗产"的范畴.区分与辨别所促进对于"奥运遗产"的理解并不是主要目的,面对2022年冬奥会的挑战,通过前期计划和组织影响"奥运遗产"的产生和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