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的监督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eb2.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注入了新元素,Web2.0通过上述革命性的传播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搭建了以开放个人为主体的意见表达机制、以开放动态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意见组织机制以及以自组织的弱联结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意见传播机制,从而使得网络民意表达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成熟理性和集中有序.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的舆论空间和思想阵地,网络民意近年来颇受关注,但其易变性、跟风性、随意性和非理性等特点极易使其形成所谓的"民意审判",对社会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民意审判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而对网络民意审判进行理性反思,旨在为建立全新的网络民意应对机制和避免其负面影响提出一点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叶蓉 《新闻前哨》2005,(9):90-90
中国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5月印尼排华事件后全世界华人(也包括国内)在网上的“黄丝带运动”,到1999年5月9日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开设抗议论坛,即后来的强国论坛。这表明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网民言论活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声音”以其快捷、尖锐的特点,显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舆论的民意化风起云涌,这是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回想十年前网民的网上写作,不过是荒郊野外的独自,不过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在不至于引发任何后果的角落,说几句悄悄话而已。那时何尝想到,原本那么边缘那么冷僻的网上言论,竟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尚杰 《网络传播》2009,(10):95-95
我们处于一个人人都在拼命做事,却绝少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那样做的时代,因为没有什么可想的,目的明确而简单。我们处于一个谁也不拿思想当回事儿的时代。结果呢?凭着生命的本能做了很多事情,幸福了身体,贫瘠了精神,因为我们几乎从来不思考那样做的意义,或者我们认为那样的意义很简单,再没有什么可以想的了。  相似文献   

9.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11,(21):30-31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网络热词传播的背后,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勃兴。对于网络热词的迅速传播要理性对待,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众在参与社会监督、舆论批评的过程中,生产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当代中国民意舆情的重要表征。然而,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对于这一本源性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媒体认识自身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民意表达的平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金  闵大洪 《青年记者》2004,(10):37-39
赵:闵教授,您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您聊一聊网络舆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公众难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人民网当年对“南丹事件”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近一段时间,黄金高在“强国论坛”上的长信、“中国舆论监督网”对原济宁下跪副市长的事件披露,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跪副市长”也因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被逮捕。这些事例表明,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蔡士博 《大观周刊》2011,(31):121-121
近十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民众意愿表达方式一“网络民意”。本文从其概念、特征和对我国司法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刘倩倩 《新闻传播》2009,(10):24-24
网络的蓬勃发展,拓宽了民众参与公共事件讨论、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网络民意也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现象入手,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网络民意失实和失衡的原因,进而探讨对网络民意进行纠错与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标语到网络,从传统到现代,官方意志与民意的角力,在“南平事件”中留下了值得思考的一抹痕迹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媒介民意表达结构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意表达是媒介民意表达的崭新形式,具有直接、及时、平民气质、虚拟性和整合力强等特点,在表达的主体、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形成了对传统媒介民意表达结构的深层变革.这种变化及其所蕴含的话语权利结构的变革,对公共管理和学科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正体现出网络民意在目前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网络不仅表达了主流民意,而且也是社会转型多元时代多元表达的平台。网络表达的这两个特点集中反映了公众对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参与和各种价值判断、思想动态。 网络言论已日益成为社会民意的寒暑表,这是公众社会主体意识提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网络民意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首先,它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无穷大的“电子广场”,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在这里汇聚起不同于政府也不顺从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民意;“网络民意”以其独立的民间个性化视角和立场,对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作出精彩纷呈、莫衷一是快速反应的评论,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意表达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网络民意表达并分析网络民意的内容指向可以发现,网络民意"传播权利"的实质,就是现代社会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互联网使"传播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普及".①它至少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吴丹 《新闻世界》2011,(5):115-117
随着"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络热词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各大媒体。"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继"躲猫猫"、"欺实马"之后又一个年度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兴起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网民基础,他们通过对抗性解码和创造性编码,将官方话语解构,形成自己的话语,并集结成强大的网络舆论,进而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