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郭沫若波澜壮阔、风云际会的一生中,从1928年2月到1937年7月在日本流亡的十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这期间,他分别写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殷契粹编》等学术著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围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2.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1937年7月下旬,郭沫若出于民族大义,在抗战爆发仅仅半个月之后,冒着杀身之祸,从亡命十年之久的日本秘密返回祖国,郭沫若与安娜的悲剧就此铸定.此后,于立群作为郭沫若的夫人,与这位集诗人、学者与战士于一身的"文化界的班头"(周恩来语)同呼吸、共命运,长达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下旬,郭沫若出于民族大义,在抗战爆发仅仅半个月之后,冒着杀身之祸,从亡命十年之久的日本秘密返回祖国。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于立群作为郭沫若的夫人与这位集诗人、学者与战士于一身的“文化界的班头”(周恩来语)同呼吸、共命运。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发为心声便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本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郭安娜(1894—1994)是郭沫若的日籍夫人,两人从1916年相识相爱,婚后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日本,育有四男一女。1937年19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回国参加抗战,安娜深明大义。支持丈夫的壮举。抗战胜利后,安娜携子女千里寻夫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余年。她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但她从不张扬自己。  相似文献   

5.
战后携子寻夫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流亡日本多年的郭沫若决心回国参加抗战.7月25日凌晨,他告别了日本妻子安娜和五个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了驶向祖国的海轮.7月27日下午,顺利到达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当时只有6万多人的桂林城,接纳了全国不计其数的文化人士,桂林也形成一个容纳了60多万人的抗日文化城。在这其中就有200多位文化名人,如:郭沫若、柳亚子、矛盾、万仲文、欧阳予倩等等。整个抗日文化城始于1938年止于1944年,桂林形成了中国抗日文化大后方,在中国抗日  相似文献   

7.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新闻报道特别是评论中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各类报纸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一时期的办报纸环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鲁艺 《山西档案》2006,(1):48-50
“满映”的全称是“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这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1937年成立,机械和技术人员多从日本输入。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日本人拍摄了不少所谓的“娱民映画”、“启民映画”和“时政映画”,宣传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奴化中国人民。这里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国外设置的最大化侵略机构。  相似文献   

9.
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与《三叶集》原作:沈鸿鑫摘自《名人传记》93年第6期文学史上有不少奇书,1920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三叶集》亦可算是一本。这是一本书信集,收集了1920年1月至3月在上海的宗白华、在日本福冈的郭沫若、在日本东京的田汉三人之间的通信2...  相似文献   

10.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