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家的道德情感──艺术家个性心理研究之一程正民艺术家个性心理研究是艺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于整个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奥秘,乃至揭示整个艺术创作的奥秘都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家的个性心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目的。所谓“德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塑造其良好的性格。心理教育则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调节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学校工作中,如何把德育工作同心理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淡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最具人文关怀的语文学科,对学生道德情操与民族情感的培育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差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在群体心理差异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年龄心理差异和性别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年龄与性别差异,我们应坚持“因龄施教”与“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4.
大学德育旨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而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更与大学生自觉、自愿、自为的心理分不开。同时,大学生的个性认识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大学德育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创一条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谈话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当学生在犯规或发生纠纷时,教师用谈话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求达到纠正过失或解决纠纷的目的.从大量道德谈话实践发现,同一种谈话策略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往往会收到不同的,甚至绝然相反的效果。为此我作了学生认知方式与相应的谈话策略研究。近年来,有关认知方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常有所见。认知方式如同气质、人格、能力、特长等,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另外认知方式又如同态度,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向、发动和维持的功能。可见,认知方式实际上是人在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6.
彭月明 《湖北教育》2005,(11):56-56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它包含师生之间在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学生的个性是在教育中形成与发展的.学生的归属感、受尊重程度以及自我价值等心理多是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论界曾经讨论“德育的起点是什么” ?有人认为道德认识是起点 ,有人则强调道德行为习惯 ,还有人觉得道德情感的培养是起点。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提出的 ,虽然争论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但是多少使我们知道 ,在德育中 ,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  一、个性与德育  所谓个性 ,心理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① 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 ,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它包括个体的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  相似文献   

8.
赏识性语言的精髓,就是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赏识性语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赏识性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心理需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变成现实,赏识变成成功,这是一个心理影响过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赏识,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进而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反应.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工作时,每当我正确分析了学生个性心理,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工作时.班级工作就会取得可喜进展:每当我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心理,或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甚至束手无策时,班级工作就会受到影响。这让我越来越体会到,注重学生个性心理研究,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身体的成长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身心全面发展有助于小学生的个性生成。个性的有效生成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以防范为前提,加以好的指导和教育,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从而全面协调地发展其身心,培养其个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心理学原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摸透学生心理,分别因势利导。 班主任要摸透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一个班的学生处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又处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具有共同规律的。比如,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个时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道德需要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是独立的反映形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内部动力状态。这种需要按其分类中的起源标准,是属于人类特有的文化需要,它因人的文化素养、兴趣、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 道德需要是形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在依据。学生在学校生活情境中,能否形成某种性质的道德品质,都与他们所具有的道德需要状况密切相关。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里,对品德心理结构的心理成分,有几种不同说法。笔者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学生品德的形成,首先是来自社会生活向学生提出的道德教育要求,由于这种要求施加在具有道德需要的学生个体上,如果它被学生所接受,便转化为主观方面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行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鲜活的个性、观照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等方面。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极富个性的一类,具有鲜明的群体素质特征。以人为本视域下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突出其主体地位,要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要创新课程教育形式,要注重其心理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培养她们的道德价值辨析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难教 ,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世界的缺陷或不足。体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主要是我们对学生精神生活的疏忽。为此 ,我们应树立以下观念 :  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其实 ,过去的学生“听话”、循规蹈矩、缺少创新等个性心理的不足 ,与现时报道中提到的现在的孩子蔑视教师、冷淡学习、疏远学校等不健康个性心理和行为同样不足取。因此 ,我们必须从解放学生的个性入手 ,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尤其是学生心理需求方面的差异 ,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情感生活。现在的孩…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由于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形成期,因此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果说,教师通过教育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道德心理发展发生“量变”,那么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则是他们道德心理发展的“质变”。学生只有真正能运用规范标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形成高尚的品德。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内涵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个体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它体现在思想品德上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12):25-26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思想倾向,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坚持和谐德育、以生为本、道德能力、德育效果的理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的(理想、道德等)、心理的(情绪、意志、兴趣、能力等)和生理的(体魄、精力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老师该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呢?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不仅要研究歌唱艺术,更要注重个性心理培养。运用气质类型学说对人才的演唱气质与歌唱个性进行研究,对于塑造学生的演唱风格和歌唱气质非常必要。声乐教学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个性心理在声乐中的应用,建立一套既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学生生理特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心理障碍以及道德接受心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