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热情的学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适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而借助多媒体手段更能让学  相似文献   

2.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指出 :应该“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一、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也能创造数学知识”(一 )自己发现例如 ,教学“圆的认识”一课 ,在学生弄清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之后 ,可以让学生量出同一个圆中若干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并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自己去发现规律 ,从而获取知识。①②③④半径直径   (二 )自己命名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了多个三角形并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三类之后 ,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自…  相似文献   

3.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必须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也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康开通 《学周刊C版》2010,(4):130-130
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的多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数学教学过程变为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去。在参与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味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某研究机构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这一惊人数据警示我们,作为自然学科的支撑学科——数学,应该呈现给学生的巨大魅力被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杨丛悦 《教师》2014,(2):109-109
上数学课,就应该将数学中无限的“美”和特有的“数学味”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待每一个问题、对待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地思考、精心地设计。我们应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机会逐步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不断培养学生数感及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所特有的魅力,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综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味”离我们越来越远,正渐渐地被我们淡化、冷落。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一、情境创设具有“数学味”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9.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是小学教师的本质担当与不懈追求。教师应丰富教学方式、创设有趣情境、开展有序活动、设计有维追问,有机生成未曾预约的精彩,让学生体味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Z1)
所谓“绿色”数学,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数学学习充满勃勃生机,体现出一种自然、亲切的数学美,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真实乐趣,从中体味和品尝数学的精彩。有学者认为,对教育者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心态,是一种无污染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动力之源,是实现心灵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历程。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也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打造“绿色数学”,让“绿色”之花开满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有人说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女皇,作为数学教育工作和,我们更应该引领学生感知到数学的这种魅力,搜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更应该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在方法的指引下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最终能够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便有了内涵和思想,充满了魅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回95t,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陈坚 《福建教育》2005,(7A):43-43
92岁高龄的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老先生,曾给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很好玩。这给了我们多少重要的启迪啊!如果学生能边学数学,边体味“玩”的乐趣;边用数学,边体验“研究”的兴趣,就会感到学有所用,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数学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让学生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重视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人…  相似文献   

15.
陈红 《考试周刊》2008,(52):52-52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教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华 《教育》2007,(12)
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有数学价值的素材,让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让数学学习更具有灵性与魅力。  相似文献   

19.
徐燕 《孩子天地》2017,(6):175-17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纵观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即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本味”回归到我们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