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它不单可以使教师寓教于乐,也能使幼儿放松身心,在玩耍中得到锻炼。《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一种物质文化,以简洁生动的民谣,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和千变万化的游戏内容吸引着孩子们。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民间游戏收集整理,使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实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它不单可以使教师寓教于乐,也能使幼儿放松身心,在玩耍中得到锻炼。《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一种物质文化,以简洁生动的民谣,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和千变万化的游戏内容吸引着孩子们。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民间游戏收集整理,使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实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黎雪 《科教文汇》2012,(28):207-208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而儿童的文化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在游戏中展开。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儿童正是依靠着想象.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转化和保持平衡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社会角色的建构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正确指导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的需要,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必须符合孩子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它是儿童的基本实践和独特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6.
杨慧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109-109,111
游戏作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欢迎.三维游戏的兴起,引领游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从游戏的形式及游戏的本质上,浅析了二维游戏和三维游戏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实施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作用、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教学原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与要求,提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根植于社会文明,来源于艺术生活,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史银华 《科教文汇》2014,(11):194-194,213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它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就是自然状态下的、未受人为影响和干扰的原始生态或生态原状。原生态民间游戏,简言之,就是具有自然生态性,是民族民间的游戏,是与民族的乡土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的,原汁原味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金鹊 《内江科技》2013,(2):205-206
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娱乐和健身为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游戏中全新的组织形式,虚拟学习共同体对学习者在游戏环境中有效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探讨其在教育游戏中可行性应用,提出游戏中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教育游戏的有效应用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边玥 《科教文汇》2013,(3):101+112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融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改编歌词、创编动作,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所以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力,丰富幼儿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然结果。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创造力,那么幼儿就能得益匪浅了。  相似文献   

13.
经承凤 《科教文汇》2023,(17):185-188
亲子游戏是家长和婴幼儿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婴幼儿的认知、情绪、动作和社会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家长在游戏中对婴幼儿的敏感适切回应是亲子良好互动的前提。感觉机能性游戏是婴幼儿最初的游戏形式,也是0~3岁儿童主要的游戏形式,家长在指导婴幼儿感觉机能性游戏时,应该考虑尊重和理解婴幼儿的游戏行为、学会观察和分析婴幼儿的游戏行为、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和采取合理的亲子互动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林丽 《科学生活》2008,(6):22-23
关于 Wii 简介是一种全新的游戏理念Wii 与"we"发音相同,强调它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将使人与游戏、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打破传统游戏方式Wii 改变了以往一些新游戏的复杂性,使任何年龄或水平的人都能享用 Wii 游戏机,给予玩家新的游戏体验。Wii 扩大受众群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游戏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与能力,在游戏时必须注意游戏的选用要有针对性;游戏的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公平性、纪律性、安全性、趣味性、创新性、适度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祸起游戏     
<正>游戏,伴动物而生,随人类而造,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是人们劳作后休息和消遣的一种娱乐文化行为。按理说,游戏意味着身心愉悦、现世安稳;然而,翻开历史,人们不难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看似闲适快乐的游戏常常与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相关联;真可谓,祸起游戏,乐极生悲。游戏之所以能够对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竞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一种启迪智慧、接触社会的有效方式,游戏也伴随着儿童快乐的成长。其中,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运用十分广泛。但是传统的角色游戏也存在着幼儿自主性不强、教师负担过重等负面因素,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恰能弥补传统角色游戏的不足。本文透过对角色游戏和走班制的研究,旨在探求二者有机结合之途。  相似文献   

18.
陈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52-153,157
PC游戏是传统文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传统文学形式在游戏领域中的一种延伸。文章以《三国演义》为例,阐述三国文化在PC游戏中的继承发展,认为中国古典文学与PC游戏之间是可以紧密关联的,具有鲜明的可继承性。  相似文献   

19.
刘婧 《科教文汇》2009,(18):77-77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这么说,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这么说,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