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他的中短篇作品《死者》,正如在他的其他大部分作品中一样,乔伊斯在《死者》一文中也使用了意识流的文学手法,而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有其作用和功能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乔伊斯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意识流的描述在文中的三大作用,并得出结论,意识流的描写在《死者》这部小说中意义重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因作品中有浓厚的死亡意识以及伍尔夫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独具特色的关注和剖析而闻名。本文旨在通过《奥兰多》这部著作来解析伍尔夫独特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文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文学上运用的产物,不同与传统的叙事写作方法,意识流文学通过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构筑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本文将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自由联想、阻抗和象征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意识流手法和女性成长主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对拉姆齐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变化描述中充满接受美学观中的"空白"和"未定点"。作品中的召唤结构使读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空白"再造者。拉姆齐夫妇的性格冲突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期待,而作品文字符号建构的空间性则反复打破和重建了阅读期待,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更多的阅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作家,她本人即为女性,笔下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她作品中传达的女权主义观念和女性解放意识都十分强烈。尤其是在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女性意识对角色建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彩色的面纱》是毛姆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毛姆的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和研究,但较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其现代主义主题。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主题,包括异化、幻灭、死亡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等主题,以便读者加深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的最后15年,俄罗斯文坛出现了一位名叫布宁的年轻作家。他以优美的语言、忧郁的笔触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20世纪的第一个15年,一部《旧金山来的先生》举座皆惊,人们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尤其是《旧金山来的先生》并不能仅仅说它是一部完全的现实主义作品,因为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光环,遮蔽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现代主义因素。这反而限制了如何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因而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布宁本人虽然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布宁在现代主义创作方面所做的尝试。布宁本人更广义地理解了现代主义,并把它融合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本名作,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精神食粮。本文围绕《人间失格》这部小说,简要阐述了太宰治的生涯以及这部作品的诞生原因,最后对太宰治的人生色彩投影进行了深入解读,以期使更多读者了解太宰治的文学作品。在小说完成后,太宰治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生都在追寻爱和温暖,他的文学作品带给读者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别雷的《彼得堡》 ,其文本具有很大的实验性质 ,是象征主义和意识流完美结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可称之为“象征意识流”或“断裂意识流的象征主义”的作品 ,其艺术地位和价值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一位双语作家,他用英文创作了很多作品,《唐人街》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作品应属于移民文学的范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通过一个美国华工家庭的奋斗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这部作品中隐约透露着一种悲剧意识,这是林语堂独特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交缠着仇恨与折磨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善恶的看法,并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现实。本文结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这部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作者本身的悲剧性、社会现实的悲剧性以及“爱与恨的悲剧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分析作品的悲剧性,帮助读者理解人物、品读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塑造艺术形象重要材料的文学语言 ,它不同于日常使用的常规语言 ,它是作家有目的地对常规语言进行别具一格的改变 ,给读者以不平常的感觉。本文就文学语言中通过对字、词的超常应用使作品增辉的创作方法进行的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是一部意识流小说,但是受20世纪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作者塞林格在作品中使用诸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经典的意识流技巧来展现主人公霍尔顿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麦田里的守望者》超越了一般的流浪汉小说,在小说主题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有着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坛上享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方言的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以该理论为框架,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中的话语态度意义加以分析,突显这部作品的语言魅力,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7.
《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文学萌芽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小说理论著作,它提出的写实主义文学主张直接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这部理论著作中还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提出作者应该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迎合低级趣味,而是应该正确引导读者。从现代接受美学和叙事理论对《小说神髓》中关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进行的分析能够发现该书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爱》这部作品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广泛发行于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翻译活动在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译林版本的《简·爱》和上海版本的《简·爱》为例,以语境因素,即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角度对其两种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作品的所采用的陌生化的写作技巧和主题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笔者运用俄苏形式主义理论细读文本,对《我弥留之际》中叙事技巧和展现主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于福克纳所采用的表现结构和主题进行研究,笔者得出结论,《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使用陌生化的创作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在故事内容和读者之间设置障碍,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知,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人类对于真理的渴求以及生命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远大前程》这部作品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对该作品作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远大前程》这部作品中通过人物主题双重性,人物身份双重性和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而表现出深层次结构上的矛盾的对立和冲突,《远大前程》文本中还包含了多层次的二元对立成分,用来表现狄更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阴暗面的讽刺的憎恨以及普通群众善良品质的歌颂和肯定,也是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思想和创作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