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只有懂的人生,才有可能去理解砚雕以及艺术活理想,或者可能才有真正的歙砚,我虽然喜欢现实的砚雕世界,然而我心间更有广阔的空间,或以不远的将来,作为歙砚界的小辈,亦会在行业内荡起一朵小涟漪。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0,(16):F0004-F0004
方见尘,安徽歙县人,出生于1948年。1960年从事舞美工作,1967年从事砚雕专业研究,1987年创办歙砚研究所,任所长,现为上海东方影视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歙砚协会会长,黄山国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0,(16):I0003-I0005
作者简介: 方见尘,安徽歙县人,出生于1948年。1960年从事舞美工作,1967年从事砚雕专业研究,1987年创办歙砚研究所,任所长,现为上海东方影视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歙砚协会会长,黄山国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4.
歙砚畅读     
曹富君 《科教文汇》2013,(29):149-149
本文从砚的产生与发展生发出歙之龙尾砚的产生与发展,并以端砚、洮河砚、澄泥砚作比较,从歙砚之形,歙砚之质,歙砚之色,歙砚之铭,歙砚之装饰畅想开去,说出歙之龙尾砚之珍贵,堪比和氏璧之理由。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4,(13):I0003-I0006
方见尘简介 方见尘,又名建成,1948年8B生于安徽歙县。曾任歙砚研究所所长等,现任绘画与制砚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歙砚协会会长。其为人纯真,肝胆可见。  相似文献   

6.
滋芜 《科教文汇》2014,(13):I0001-I0001
冷砚斋(注:作者画室名)放置着一方方见尘先生创作的歙砚,砚内蓄水发墨,散出淡淡墨香。每每看到它,我便会想起元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相似文献   

7.
柯海蓝 《科教文汇》2013,(22):141-141,158
本文主要对传统砚形在现今如何雕刻、如何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传统砚形的制砚应传承其使用功能,但对其艺术价值应予以提升,并具体从刻物如何显其境,刻人如何现其情的角度,具体说明了如何提升砚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冷砚斋(注:作者画室名)放置着一方方见尘先生创作的歙砚,砚内蓄水发墨,散出淡淡墨香。每每看到它,我便会想起元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香自溢,文人的那股清气也立现眼前。文化要的就是这份纯净、这份质朴、这份傲骨。方见尘与我同里,均为古徽州歙县南乡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我的师长辈。他擅雕刻、绘画以及书法。20世纪70年代末,方见尘建歙砚所,出任所长,旗下诸将名震四方,但均依托于见尘师之名,所做产品远销东南亚。我在方见尘手下干过几个月短工,他慧  相似文献   

9.
砚出齐鲁     
山东鲁砚,是我国名砚中的一种,远在唐宋时就享有盛誉,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吉林松花石砚等齐名。鲁砚之石品种较多,其中有红丝石、紫丝石、琅玡石(也叫金星石)、燕子石(又名蝙蝠石)、龟石、淄石等十多种,各有各的特色,都是绝好的制砚佳品。红丝石,产于益都县(即古时青州府),纹理美观,质嫩理润,色泽华绮而不浮艳,手拭如脂,似有游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沾油,墨色相凝如漆。不仅石  相似文献   

10.
胡笛,1965年出生于制观世家。自幼随其父胡震龙先生学习砖、木、石雕技艺,尤工歙砚雕刻。所制砚台,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技法娴熟,其“蜀水怀古”砚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金奖.石刻模型“棠樾牌坊群”获第三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砚雕艺术在当代市场兴盛的缘由及其主要缺陷,结合笔者的从艺体验,论述了砚石雕刻工艺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2.
江立云 《科教文汇》2013,(25):146-146,148
本文简要分析了砚雕艺术在当代市场兴盛的缘由及其主要缺陷,结合笔者的从艺体验,论述了砚石雕刻工艺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3.
韩天衡 《科教文汇》2010,(16):F0003-F0003
文房有四宝,日笔、墨、纸、砚。然而,笔颓而窠,墨磨而尽,纸则著笔墨随书画之精灵而化出,唯砚者若艺家之一生情侣、金石之友,不朽、不雕。得一佳砚,或对晤,或赏心,或互磨,苦乐与共,厮守终老,且传之后世,可不宝哉?  相似文献   

14.
徽文化是上溯一千多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糅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  相似文献   

15.
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砚”。我国利用砚石制作石砚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石砚的雏型——石制研磨器。而近年考古发现,砚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溯至5500年前的黄帝时代。砚的历史砚的发展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5个发展时期。西汉砚大多为配置有精致木盒或彩绘漆盒的长方形石砚。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发展,逐步从实用性的书写工具中脱胎,步入了工艺品的殿堂;成为汉代人社会地位与财富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玉砚、漆砚、陶砚应运而生,并以陶砚、漆砚为主。尽…  相似文献   

16.
吴国水 《科教文汇》2009,(12):288-288
徽文化是上溯一千多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糅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雕刻也不自觉地投怀关抱,受到了浓郁徽文化的陶冶、濡染、启迪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楚戈 《今日科苑》2007,(11):60-64
砚的由来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用来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由于这处遗址归  相似文献   

18.
百科文摘     
名人之砚砚为文房四宝之一,砚铭虽寥寥数语。却能言志寄情,考史咏物。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给皇帝写完字,捧砚跪请曰:“此砚经我墨染,皇上再用不合适了。”皇上大笑赐砚予他,米芾“蹈舞以谢”,抱砚而出。砚中余墨染上袍袖。皇上笑曰:“米癫名不虚传也。”宋岳飞之砚,紫色,体方面长,背镌“持坚,守白,不磷,不缁”。此八字铭体现他矢志不移抗  相似文献   

19.
百科文摘     
端砚与端州砚之起源。砚始用于商,初以石墨磨汁作书。古老砚有玉石砚、翡翠砚、玛瑙砚等,均系罕见。一般多为瓦制,谓之瓦观,至西汉相继发现宜于制砚的石类甚多。而端砚以其优质石料和良好的发墨、蓄墨性能最负盛名。端砚名称的由来。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之端溪,故名端砚。唐宋时采砚业较盛。并有很大发展。端溪之采砚场,分上、中、下三岩和水旱二坑,以下岩水坑砚石最佳,俗称  相似文献   

20.
杨震作品选     
《科教文汇》2010,(1):I0002-I0005
杨震,男,汉族,1955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歙县,工艺美术师。1981年在歙县工艺厂(安徽歙砚厂)从事歙砚研究工作,1984年底至1990年任厂长。曾任中共黟县县委书记、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理事长。现任黄山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副会长、黄山市书协名誉会长、黄山市画院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