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文章分析黄初文学的题材内容之一——政治得失。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歌功颂德文,京殿赋像糖衣裹着良药,歌颂中寄托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对黄初政治中的用人弊政表示担忧和劝谏,突出地表现在曹植的诗歌和应璩的《百一诗》中。并对《百一诗》创作年月进行了粗浅考辨。  相似文献   

2.
百一诗作为《文选》当中一种诗体,其研究是相对寂寥的。而《文选》当中各个文体的全面考察,对于《文选》研究却是十分必要的。百一诗在《文选》的诸诗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其文本是单一孤立的,再有就是其含义是模糊不定的。这两点促成后世对于百一诗的接受产生了独特的景象——孤立与争论并生、疑虑与敬慕共存。对于它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探究百一诗含义的生成,从而探索《文选》在文体确立与流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经》研究在北宋时期得到新的发展,欧阳修、刘敞等人不再遵循汉唐《诗》说的旧有模式,他们初步对《诗序》、《毛传》、《郑笺》提出怀疑和批驳,并开始注重以己意说《诗》、《诗经》研究同政治、文学、个人感悟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趋势,而且《诗》解体式繁多,奠定了宋代《诗》说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小雅》的七十四首诗中,被前人视为政治讽谏诗的有十余首。这类诗着眼于对国政的针砭和讽谏君王或上层执政,《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就是其中的力作,是我国政治讽谏诗的奠基作品。通过这三首诗,可以略窥《小雅》中政治讽谏诗的一般特征。 政治讽谏诗产生于西周濒将灭亡之际,厉王、幽王之时。郑玄《诗谱序》说:“厉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汉书·礼乐志》亦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显然,政治讽谏诗的产生背景,是由于西周末世政治昏乱、国君荒淫无道、上层统治者骄奢横暴所引发的。透过这些政治讽谏诗,人们可以看到西周末世的政治社会兴衰败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隆礼"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诗经》研究在北宋时期得到新的发展 ,欧阳修、刘敞等人不再遵循汉唐《诗》说的旧有模式 ,他们初步对《诗序》、《毛传》、《郑笺》提出怀疑和批驳 ,并开始注重以己意说《诗》 ,《诗经》研究同政治、文学、个人感悟紧密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趋势 ,而且《诗》解体式繁多 ,奠定了宋代《诗》说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诗》自先秦传人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诗小序》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形成于战国孟子一派学者之手。《诗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将诗政治化、历史化,并由此而建立起以"美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其意义指向在于国家典礼、时世变迁、政治兴衰以及社会风习等方面。在诗的政治目的性意义指向的表述中,《诗序》实际汇集了诗人之意、典礼用诗之意、诗乐之意、采诗或编诗者之意等四方面的意思。故而引起了后人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了存在一些正确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和支持两方面价值取向的关系,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对原告资格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现有原告资格制度的不足并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5.
核心能力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中的核心能力理论主要是指:与外部条件相比,内部条件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核心能力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问题,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凝聚和充分团结广大青年学子在党领导下的非权力性的机构对于在青少年维权机制中应承担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在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如何搭建好桥梁和纽带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借助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优势发挥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导体带电意味着电子的得失,带电量的多少将受到介质击穿强度的限制,由于这种绝缘性能的限制,导体带电时导体的质量不会因为有限数目的电子得失而明显变化;导体表面只有很小比例的中性原子涉及电子的得失,不必担心电荷分布“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和谐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