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4):6-10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文以载道”,重视知识传输。有些人将童话、神话和其它神异的故事看作“猫话狗话”、“鸟言兽语”,担心让儿童读这些东西会把儿童培养成“猫化狗化的国民”。历史上如此,现在竟还有这种杞人忧天的好心人士。儿童具有游戏的、梦想的、童话和神话的心态。童话、神话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它们可以满足儿童深层的心理需要,因而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幼儿偏好文本“童话”对幼儿思维特征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儿偏好的童话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思维存在融合逻辑的特征.从逻辑方法上说,幼儿的逻辑是科学逻辑与魔法逻辑的自然融合;从逻辑导向上说,幼儿的逻辑是情感逻辑与和谐逻辑的自然融合;从逻辑形式上说,幼儿的逻辑是行为逻辑与形象逻辑的自然融合.幼儿逻辑的融合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并反思对幼儿的教育,促使我们认识到科学逻辑与魔法逻辑的自然融合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情感逻辑与和谐逻辑的自然融合正是生活世界教育哲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4.
钱淑英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1):10-13
在童话世界里,成人形象以其特殊的角色含义,架设儿童与成人童年生命形态互通的桥梁,通过童话成人形象身份演变的历史梳理,可以透视童话的艺术发展脉络和现代价值取向。现代童话所塑造的许多富有童年守望意识的成人形象,传达出作家对当代儿童的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真诚捍卫。 相似文献
5.
给你们一个孩子从前,有一对男女结婚了,但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十分难过。一天,听见黑屋子里传来小孩的哭声,女人打开门走了进去。她十分谨慎地靠近那名小孩,以至于没有发现男人也进了屋子。当男人接近她的时候,小孩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爸爸!"而当小孩叫她"妈妈"时,女人说不出地震惊和困惑。关键时刻,一个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老头出现了。是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指着 相似文献
6.
给你们一个孩子
从前,有一对男女结婚了,但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十分难过.
一天,听见黑屋子里传来小孩的哭声,女人打开门走了进去.她十分谨慎地靠近那名小孩,以至于没有发现男人也进了屋子.当男人接近她的时候,小孩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爸爸!”而当小孩叫她“妈妈 时,女人说不出地震惊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论王尔德童话的悲观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紫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07-111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国国内都十分关注儿童文学的翻译。然而,由于儿童的心理成熟度和认知能力有限,在翻译时,难免会碰到很多困难。拟着力探讨童话故事的翻译,指出隐喻其实是童话故事的本质,分析在翻译童话故事时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英语》2015,(Z3)
<正>Today my English teacher,Ms.Yi,asks me to go to her office.I don’t know what is happening.Your fairy tale is published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he says and gives me a colorful magazine.I am very happy.When did you start write1fairy tales?Ms.Yi asks.Grade Five,I say to her,I like writing fairy tales,and I often write in my diary.I want to read your old diaries.How many diaries do you have now?she asks me. 相似文献
10.
彭斯远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40-42
童话逻辑,系指童话创作中幻想与现实结合的规律,从这一界定出发,本从条件,环境,拟人,幻觉,夸张,变化,宝物,拟物,混同,荒诞等诸方面对童话逻辑的表现形式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1.
贾为的童话内容丰富。她以儿童视角勾画出成人美丽的情感世界,寄寓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她展现了儿童在幻想中成长的特殊方式;她以童话为载体,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考,作品意味深远、醇厚。贾为的童话体现了对“儿童本位”观念的正确理解和对童话文体文学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史籍的考证和实地考察以及古代诗联佐证等,肯定了九隆神话肇迹之地应在保山市区东哀牢山下一带,否定了某些界定在易罗池附近不确切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黄芬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2):10-12,21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不仅对真、善、美加以讴歌,还营造了温暖人心的童真境界,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传达了健康的人生态度,守护了人类最本质的美丽天性,捍卫了美好的童年,滋养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以及精神境界,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渊洁童话反驳和挑战了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打破了传统束缚,保存了儿童的善良和本真,宣扬了快乐主义,也张扬了游戏精神,体现了真正的寓教于乐。他的童话教育观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性关怀,并对未来的儿童教育作了美好的设想和憧憬。 相似文献
15.
“以情激趣,以趣陶情,以情润德,以趣导学,情趣交融”是情趣教育的指导思想。情趣教育的主旨则是让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构建的初期有着更多真、善、美的“初始体验”;让教师享受更多的职业认同感、事业成就感和人生幸福感;让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唐池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100-106
作者发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直接传承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富凯的名作《温婷娜》、尽管先于它23年的《温婷娜》对后世同样影响深远。《海的女儿》作为安徒生第一批原创性的童话代表之作,它的成功将童话创作探索期的安徒生顺利推向了童话创作的荆棘路。《温婷娜》和《海的女儿》两个作品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一个是繁复成就了丰富;一个是简单造就了深刻。安徒生在富凯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一场全新的艺术创造。这篇童话的成功是安徒生童话减法法则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童话进行分析,语料为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首先,运用主位分析理论对童话的开头部分进行分析,揭示其语体特征;其次,运用及物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及物分析中不同的及物过程能映射出童话的不同主题和叙事基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张莉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82-83,87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幻想在童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童话中的幻想也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它追求的是一种“超自然”的艺术真实,能够丰富和提高少年儿童的幻想力。因此,其美学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